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

寒门状元 天子 3952 字 9个月前

惠娘听到动静从楼上下来,却不见林黛的人,诧异地问道:“黛儿刚才来过?”

周氏没好气道:“也不知这丫头成天想什么,可能是让憨娃儿娶了韵儿进门,她心里不好受,没事就喜欢过来捣乱。”

惠娘抿嘴笑道:“那倒要怪姐姐了,知道人家小两口从小青梅竹马,还非要拆散人家。”

谢韵儿走过来道:“听掌柜的意思,是怪我喽?”

惠娘笑道:“我可没这意思,你们别多想。”

……

……

沈溪正在书房里打盹儿,平日里没人来管他,他算是出入自由,可出去没事做,于是吃饱饭最先做的事便是好好睡一觉,睡得正迷糊,陆曦儿过来扯他的衣服。

“沈溪哥哥,外面有好多人,小山姐姐正在跟他们打架。”陆曦儿眨着无辜的大眼睛,但怎么看都带着一抹兴奋,别人打得越凶她看了越高兴。

“还有这回事?”

沈溪马上与陆曦儿出门,还没到门口,就听到“呼呼”的风声,原来朱山也不知道累,谁靠近门口她打谁,挥舞的棍子就没停过。

“小姑奶奶,您厉害,我们怕了您还不成?等回头我们再来。”

跟谁过不去,别跟钱过不去,衙差们上门就是为了讨赏,平日再耀武扬威,那也是为了混个生计,现在明摆着这家人会送大把的银子出来当赏钱,你去把人一个门子给按倒,人家能乐意?

当然他们也不得不佩服这个脾气古怪的“小姑奶奶”,说了多少次是来报喜的,结果还是给挡在门口。

“等一下。”

沈溪这时候开门出来了,见到沈溪,那群衙役简直当看见救星一样。

“这位不是沈家小公子吗?恭喜啦恭喜啦,这届乡试,您高中解元,我等特来给您报喜。您自个儿瞧。”

因为朱山守着门口坏了心情,再加上衙差本来就是自己写的捷报,心里有些惭愧,连捷报内容都不读,直接把喜报送到沈溪面前。

沈溪看过之后,冷冷一笑:“几位,不会是缺几个赏钱,到我沈家来敲上一笔吧?”

衙差赶紧申辩:“哪儿敢啊?”

沈溪一看纸张的样式先就不对,更别说上面的文字歪七扭八的,哪里像是个报喜的捷报?就好像是随便找哪个刚会写字的写封红封过来,谎称报喜。

自从沈溪知道这届乡试有贿考之事出现后,他知道自己中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他根本就没奢求这届乡试能中。若是给他个十几名或者是几十名,他倒也信了,这下可好,直接给报了个“解元”,还是用这么拙劣的纸张送来的,连省城口音的报子都不见,个个全是一副浓重的汀州口音。

这让他如何相信?

ps:第九更!

今天已经122张月票和91人打赏了,还能再来一波吗?今天还有更新,大家看得爽一定要支持!

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515粉丝节的赞!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宁化县那边正在等汀州府的二报抵达,汀州府这边却有自己的二报和三报,只等一报带着省城报喜的文书过来,不然不成规矩。

二报不去宁化,是因为沈溪本来便是汀州府城的名人,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沈小神童前年府试拿了案首,去年院试又拿了第二?

上边报下来的,也是“沈家七老爷溪”得中解元,沈家公子就住在府城,讨喜也该往沈家去,中个秀才就能讨来十几两银子的喜钱,若中了乡试解元,那还不是赚翻了?

官府的报子都是聪明人,先商定好了,无论怎么着,要先等把另外四家的喜先给报了,就算是日夜赶路,这些个老油子也要从汀州府各地赶回来,到辰日这天到沈家来报喜。

结果去汀州各县报喜的倒是回来了,一报没来,众报子顿时都有种一种吃了屎的恶心感觉。

“你们说,这省城的大爷,不会是诚心跟我们过意不去吧?别是这会儿真去了宁化县城……他们也不走一下咱汀州府,问明个情况?这人不来,咱就靠一张嘴去报喜,人家能信吗?”

“莫非他们先到宁化吃一份儿,回头还要到咱长汀县再来吃一份儿,这么好的事谁不干?”

“哼,谁说一定要他娘的省城的人来写,咱自己写难道不成?”

“行,自己写。”

汀州府衙还有长汀县衙的衙差,等着去沈家报喜的人足足有几十号,都眼巴巴等着去讨喜钱,反正历年来什么生员、举人的喜报他们也算见得不少,就算闽西地界文风不那么昌盛,可一省录取六十个左右的举人,总有汀州府的一份儿。

当然。若真是谁中了进士,可没人敢随便乱写,那会有僭越的嫌疑,但这只是乡试。写了料想也没太大关系。

府衙的人,按照这届乡试,其他举人的捷报格式,大笔一挥就把喜报给写好了:“汀州府宁化县考生沈家少爷溪,于本届福建乡试高中第一名解元。京报连登黄甲。”

也是这些年汀州府没出过解元,这些个皂隶不知中解元是怎么个格式,反正差不多就行了。

写好之后,众人一合计,写得还算不错,赶忙拿起喜报便往沈家那边赶去。

一路上敲锣打鼓,热热闹闹,这么做既是为了表示他们是正牌报喜的,也是为了彰显喜庆,让汀州府城的老百姓都知道。沈家小公子十二岁就中了解元公。

十二岁的解元啊!福建省有科举以来的第一遭,放眼整个大明,也从来没十二岁就能中举的“神童”。

经过报子这么一张扬,许多闻讯的百姓簇拥着就往沈家宅子那边而去。

……

……

药铺这边,趁着中午人少的时候,三姐妹刚坐下来吃午饭,顺带说事情,就听到外面吵吵嚷嚷。

周氏蹙眉道:“宁儿,出去看看出什么事了?”

宁儿放下碗筷匆忙出去,半晌后回来。摇摇头道:“外面好像有报喜的,往隔壁街去了。”

惠娘道:“报什么喜?头两天举人报喜,不是都已经结束了么?听说跟小郎关系不错的苏公子,这次一榜考上举人了。人还在福州城没回来,家里那边已经张罗请了几天宴席。”

周氏怅然若失:“苏公子中举了?”

惠娘叹道:“就是怕姐姐你多想……这事情我早些时候就听说了,可没敢回来跟姐姐你提及。”

周氏笑道:“人家苏公子真才实学,连妹妹你也总说让憨娃儿跟苏公子多走动有好处,你看,人家真中了举。若回头再去跟人家攀亲近,人家还瞧不起咱呢。等苏公子回来,让憨娃儿去请人家吃顿饭,说不定以后人家能帮衬着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