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包围圈

风雨大宋 安化军 1188 字 9个月前

杜中宵摇了摇头:“赵滋五万大军,贾逵三万多人,再是坚城,也放不下这么多军队。只是坚守朔州城,只要万把人就足够了。这一次我们八万多人,还有刘几五万人在山中,威胁契丹的后路,应该在马邑好好战上一场,让他们长长记性。”

田况道:“耶律洪基统四十万大军攻重元,纵然不会带全部兵马南下,最少也要有二三十万人。赵滋和贾逵一共八万余人,是不是他们对手?”

杜中宵道:“太尉,为何我们一路兵马,是设定为五万人?因为依现在兵器、军制和作战方式,五万就是极限,人再多,也没有用处。契丹不管是三十万,还是四十万,要打的时间足够长,前线损耗的人员足够多,才真正有用处。耶律洪基哪有这个时间?此战就是短时间的战事,八万多人足够了。”

富弼道:“太尉说的不错。马邑这里,右边是大山,左依灰河,战线其实不长。八万人就足以封住路线,让契丹不得不战。两军兵马,应该是足够了。”

田况、张和曾公亮都对河曲路不熟,听了一时间面面相觑,有些不信。

杜中宵道:“军队阵形,一里路有多少兵马,其实是有定数的。超过了人数,帮不了前线,只能不断轮换,把对方拖垮。所以此事赵滋和贾逵两军的兵马足够,再有刘几在后面虎视眈眈,足以让契丹知道厉害。汉武欲用兵于匈奴的时候,最开始就是马邑之谋,想诱匈奴人进入此地,四面包围灭其精锐。耶律洪其不会不知道这个故事,带大军到此地,总要防着同样的事情。”

田况点了点头:“这一带到底是山谷之中,如果大军被封住了归路,确实是死地。”

马邑之谋的马邑,当然不是现在的马邑县城,不过大致就是这一带。军臣单于提前发现,最后带兵全身而退,汉武帝的计划落空。当时的地形,跟现在略有不同,最重要的是那时人口稀少,道路也不像现在畅通,两者情况,不能够一概而论。不过大的地形未变,耶律洪基如果带大军南下,真被宋军堵住了归路,几种大军围上去,后果堪忧。

杜中宵决定取朔州,也是因为这里地形。向北有大道通大同府,如果契丹大军来攻,宋朝可以从三面威胁敌军,相对比较好防守。朔州越过了雁门,为以后进攻大同府打好了基础。

几个人围着地图,议论了一会。田况道:“看来守住朔州,并不是难事。庞籍带了河东路兵马三万人,也过了雁门关,准备进驻朔州。几路大军,加上北边的刘几和杨文广,契丹应当下不了决心,与我在朔州一带长时间作战。如若不然,刘几可以堵其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