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年甩了甩脑袋,道:“烧煤?烧煤也能拉车?运判,你莫不是说笑!”
杜中宵笑笑,吩咐身边的人,去让车上的人填煤,准备出发。车已经热好了,单等加煤,功率升上去之后,便就可以启动了。
跟刘永年和邓保吉一起,到了车厢前,杜中宵对刘永年道:“衙内,请上车。”
刘永年何曾经历过这种事情,乘着酒兴,转身对邓保吉道:“我也活了近三十年,第一次坐这样的车,这样坐车!有趣,有趣!都监,我们便上去看看,这车到底是怎么跑!”
说完,当先一步,踏了上去。刘永年虽然长在深宫,自小读书,又雅擅丹青,画得一手好画,却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他自小神力惊人,弓马娴熟。前些年出使契丹,契丹使节因为要求绘宋朝皇帝的像未被允许,晚上用大石堵住了门,刘永年搬起便就扔了出去,在北地以力大闻名。
邓保吉随在刘永年身后,一样上了车。等到杜中宵上来,两人好奇地打量。
杜中宵道:“这是车箱连接的地方,跑起来摇晃地厉害,我们到那边车厢里。”
说完,当先而行,带着两人进了旁边的车厢。
车厢里一张大桌,两边放了椅子,还摆了茶水瓜果,倒似聊天的茶铺。由于昏暗,车厢里点了几根大烛,灯火通明,有种神秘的气氛。
到了桌边落座,刘永年四周看完,对杜中宵道:“运判,若不是你非说这是车,我只以为到了什么茶铺里。不瞒你说,我在宫里的时候,圣上的辂车也曾见过,也没有这样宽敞。”
杜中宵道:“我们铺的铁轨那样宽,车行在铁轨上面,必然要这样宽的。”
说完,杜中宵看着旁边的大烛,暗暗叹了口气。自己千算万算,还是漏算了一样。这么多年了,怎么就没想起烧玻璃呢?没有玻璃,就不能开窗,车厢里又黑又闷,实在不够气派。此次回去之后,不做别的,也要把玻璃烧出来。不然,火车平降了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