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拜会帝子托,谈戎狄之事

诸夏纪 会说忘言 1717 字 10个月前

两人一直聊了大半日,姬考发现,这位帝子托,其实是一位极聪明的人,能见微知著,能举一反三,这一点,倒是不在其父武乙之下。

甚至对四夷的防患,他也同样时刻担忧。

就是不知,为何在巫祝的问题上,他与其父武乙,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

不过姬考与帝子托,从来不谈巫祝的问题,只谈诸夏与诸夷之势。

等到姬考告辞之时,帝子托甚至牵着姬考的手,将他送到门口,显得待他极为亲厚。

“考君有大才啊,等到诸事抵定之时,我必送你琼琚之礼。”

对于帝子托的礼贤下士,姬考没有多说什么,拱手行礼就是了。

得到什么,就要付出什么,尤其是君臣国度之间。

武乙待他如此亲厚,是因为他那已具雏形的武道;帝子托待他宽厚,大概是指望未来姬周出力,挡住西北戎狄吧。

事实上,戎狄之事,到了后面,关键还在于戎狄背后的妖类啊。妖类解决掉了,戎狄也不过是人族内事,属于文明之争。

等到姬考离去之后,帝子托回到适才与姬考饮宴之所,在其中,已经有一人在里面坐着了。

这人白发苍苍,浑身褶皱,但坐姿却极正,目光清亮,看着帝子托进来,也不起身,只是微微点头。

“贤师,如今你已观这姬考了,待如何?”

帝子托不明白,这位已经活了数百年的巫祝大人,为何一定要让他请姬考过来一见。

被称为贤师的老者,指了指旁边的座位,示意帝子托坐下。

“你可识得他腰间的佩剑?”

“弟子不识。”

“那是你先祖武丁的佩剑,武丁逝去之前,曾召命众臣,他人虽已去,但是只要剑在,则见剑如见人。左右大臣,都曾立誓奉剑之令。”

“当初那把剑,被武丁赐给了傅说。没有想到,如今竟然落在了这姬周子弟手中。”

帝子托疑道:“想来是傅说大人所赠了,不过也无妨了,武丁先帝之时的大臣,除下傅说大人,也没有几个了。”

一百多年的时间,殷商大臣,都不知道换了几茬了,就连巫祝,都换了一任。

“你倒是想得开,那时的大臣,要是能够活下来的,哪个不是修行之人。其他人不说,傅说还有你在万方台里面那位长辈,你老师太祝,恐怕也未必是他们对手吧。”

想起傅说之能,又想到自己那位隐居万方台之中的长辈,帝子托顿时心中微惊。

“呵呵,这些你不用担心,他们几个,要是愿意帮助武乙小子,没有这把剑也会帮。要是不愿意,便是将武丁之剑放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会找理由推脱。”

这位老者看了一眼万方台,又瞅了一眼姬考离去的方向,悠悠一叹:“武丁之剑我不担心,我更担心的,却是此子头顶那顶冠帽啊。”

“那顶破旧的冠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