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全真堂

极品透视小神医 有一眼 2986 字 11个月前

“苏医生,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我店里玩了?”叶芷晴笑盈盈地道,一脸的热情。

苏辰说道:“有事找你。你有顾客在,你先忙。”

叶芷晴道:“你来得正好,那王老板拿了几件瓷器,我都吃不大准,既然你来了那给我掌掌眼吧,你可是深藏不露的鉴定高手啊。”

次苏辰通过透视眼瞧出一重器存在严重的缺漏,帮她挽回了一笔潜在的巨大的损失,让她佩服不已,只道对方是个鉴定高手,只不过为人低调,不轻易显露真实水平,然而她却不知,对方只是个冒牌鉴定师,除了拥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对古玩知识几乎一窍不通。

“好,看看。”苏辰很爽快地点头答应道,摆出一副行家的姿势。

那王老板拿来准备出售给淑芳轩的是几件老瓷器,叶芷晴指着其一件青花色样式有点怪异的瓷瓶道:“这件青花棒槌瓶我最喜欢,清代光绪年间的,底款很正,器型、釉色、纹饰我也都仔细看过了,感觉没什么问题,不过我终归见得还较少,经验不足,需要你帮忙给看看了,看能不能入手,王老板要价五万。”

“不好说,我先看看吧。”苏辰不置可否,他哪里是什么鉴定大师,看一眼能定真伪,他得通过透视眼,由表及里地看看,看能不能看出什么问题,如果毫无问题,那应该不会有错,可以入手,否则是赝品,并不值那个钱。

于是当下朝着叶芷晴最为看好的那只棒槌瓶定睛瞧去,瞬间,他眼睛闪出了一道白光,使他目光穿透了瓷器表面,看向瓷质内部以及更里面的内壁,这些都是肉眼凡胎看不到的,只有他看得到。

叶芷晴请人鉴定瓷器的时候,坐在旁边的王老板脸色显然有点不好看,不过他也不好说什么,买家请人鉴定,以作参考,这没什么不可以的,更何况是自己把东西送来人家的地盘,求着卖给人家。

“一看是个棒槌,他懂个屁!”王老板心不屑地,朝着苏辰狠狠鄙视。

这时,苏辰却似乎已经鉴定完了,心里有了数了,他从瓷器收回目光来道:“晴雪姐,这棒槌瓶是赝品,假的,其余几件倒都是老古董,年代挺久远的。”

此话一出,王老板眼睛倏忽瞪大了,暗震惊道:“这小子是火眼金睛吗?怎么看一眼都判断出来,判断得那么准?!”

他脸不由得红了,忍不住有些尴尬,要不是他有自知之明,那肯定要发作了,谁帮人鉴定古董的时候会那么直言不讳地说是假货?

古玩行的东西没有真假之分,只有新旧之别,说他不懂规矩,他眼光却那么毒辣,一看准。

听到苏辰的建议,叶芷晴点点头,毫不怀疑地道:“那那个棒槌瓶我不要了,我要这几件民国时期的旧仿。”

王老板窘迫地点了点头,说道:“好,那按刚才说好的那个价钱卖给你吧。”

他一句话都不敢多说,要是被对方指认拿着赝品招摇撞骗,那他名声毁了,再也不能在这一行混了。

随即叶芷晴付了钱。

一拿到钱,王老板便捧着那个有问题的棒槌瓶快速离开了淑芳轩,唯恐逃之不及似的。

给苏辰倒茶的时候,叶芷晴巧笑嫣然地道:“苏先生,还是你厉害啊,行家一出手只有没有。说实话,那件青花棒槌瓶我也觉得有点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幸好你及时赶到帮我掌眼,又避免打眼了,那种瓷器的行情我很了解,清朝时候的最少十万起,利润空间大,诱惑很大。”

苏辰淡然笑道:“那是一件仿品而已,不过仿得较好,真假难辨。”

他是看到瓷胎内质很新才做出的判断,里面那么新的一件瓷器极有可能是做的旧,并不是正品。

感谢并称赞了苏辰一番后,叶芷晴问道:“你说有事找我,是什么事呢?”

苏辰直言道:“我想向你打听一个事情。”

“什么事,你说,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叶芷晴点头道。

苏辰说道:“你知不知道这附件哪里有卖法器的?道门法器。”

他特地跑来找叶芷晴便是为了打听法器一事,当然,不是买法器,主要是找寻材料,制造养鬼的工具。

养鬼罐是至阴之器,想要自行制作养鬼罐之类的养鬼工具,那得找寻阴性的法灵材料。

这种材料和一般的法器以及其材料是相悖的,可以说是阴阳之别,一般的法器是阳,阳克阴,所以大部分法器的用途是驱鬼辟邪。

而苏辰要找的却是养鬼罐之类,鬼邪之气所喜好的器具以及其制备材料。

未开光的养鬼罐等器具在市场肯定少见,一般人谁会买一个那么不吉利的东西拿回去招鬼,除非有御鬼的本事,否则是害自己,所以苏辰只有找寻阴性材料,自己制作了。

其实他知道,生活相对较常见的阴性材料也不少,如黑曜石、阴沉木、乌木等等,但阴灵之气较有限,怕是很难封印住那两只已经控制在养鬼罐的红衣厉鬼。

因此,他没打算去宝石行和一般的古玩店收购材料,而是打听法器店,找阴气更浓的器材。

道门人懂这些东西,说不定知道哪里有他所需要的宝贝。

听他问起法器店,叶芷晴脱口而出地道:“有啊,西街出口旁边有一家大型法器店全真堂,听说那里面什么样的法器都能买到,还能买到一些老古董,我好,去过几次,感觉挺玄的。”

“全真堂?我去看看。”苏辰说道,他随即站起身来,准备直接跑去那地方查看。

叶芷晴毫不犹豫地道:“我毕竟较熟悉,我陪你去吧。”

很快,她关了门,带着苏辰径直朝她所说的全真堂走去。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