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回 最后一战

瑜真传 灵竹子 3549 字 11个月前

“瑜真,我们夫妻多年,相信你定能懂我的心思,让我去做我想做的事罢!我答应你,这是最后一次出征,往后再不会去冒险。”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她还能如何?男人和女人的想法始终不同,傅恒肩上背负的,不仅有她的爱,还有家族,甚至家国,是以他必须完成这个使命,而她在乎的只是这个家,只希望她的家人能够完整和美的在一起。

她很想蛮不讲理的去阻止,可又明知这样做只会让他痛苦为难,无法安心,也许闹到最后他还是要走,而她不高兴,他这一路也不会好过,必有后顾之忧,与其给他添麻烦,还不如就此应允,也好让他安下心来,但是有一点,她必须说清楚,

“答应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尽力而为就好,万不可逞强,更不可像你二哥和明瑞那样战败自尽,倘若你有什么不测,我绝不会原谅你!“

每一句叮嘱,皆是她最恐惧的场景,亦是无可奈何的妥协,只希望他能铭记于心,千万不要为了家国大义而不顾自己的安危,拿命做赌注!

尽管前路难料,但他还是愿意跟她承诺,只为安抚她那颗悬而不定的心,郑重而坚定的点头,“为了你,为了孩子们,为了富察府,我也会好好的活着回来,不会留你孤苦一人。”

有这一句,她总算好受一些,开始为他准备行装。

临行前,乾隆还准备赐予傅恒三眼花翎,此乃宗室郡王以上品级才有资格佩戴之物,傅恒再三恳辞,说是暂无功劳,受之有愧,待他日平定缅甸之乱再受皇恩不迟。

乾隆只得作罢,等着他凯旋归来。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傅恒领兵踏上西南征程,三月入云南,四月抵达边城腾越。

到达边境后,经过一番地形勘察,傅恒发现有个叫翁古山的地方,植被茂盛,到处皆是参天大树,其中昼楠、夜槐两种木材是造船的上等材料,附近还有个叫野牛坝的地方,凉爽无瘴,是个造船的好去处。

于是傅恒打算就地取材,率清军三千、湖广工匠四百六十余人秘密赶造战船,打算水陆并进、直捣缅甸都城!

七月,傅恒选准时机,兵发腾越,对缅发动突袭,初战告捷。九月初,经过能人巧匠和士兵们的连番尝试和辛苦劳作,野牛坝战船终于造成,清军水陆并进,击溃缅甸水军!

尽管出师顺利,傅恒并未沾沾自喜,而是小心谨慎,一鼓作气,继续追击。十一月,傅恒又带领清军进攻老官屯,

老官屯易守难攻,缅军设立木寨、水寨,据险坚抗,清军未能轻易攻克,且这一带烟雾缭绕,瘴气过重,水土恶劣,许多清军皆染上瘴疠之疾纷纷病倒,未战先亡!

清军原有水陆军三万一千余人,战至后来,死亡过半,遭受重创。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提督五福等重要将领均死于瘴气湿症,含恨而终,就连主帅傅恒也未能幸免,染上恶疾,重病不起。

好在这些稳婆都是为瑜真接生过的,经验丰富,拼力保住郡主的孩子,最终珈瑶诞下一女,虽是早了两个月,瘦弱得可怜,到底活了下来。

那会子听闻他死讯之际,她多想一死了之去陪他,可如今女儿已然出生,瑜真借此劝她千万要想开些,她若是去了,七岁的大女儿和才出生的小女儿又该如何自处?为了孩子她也该振作起来!

众人皆劝,珈瑶才勉强撑下去,浑浑噩噩的过着月子,失去人生希望的她唯一能等的就是福灵安的灵柩被运回京城,她既期待又害怕,既想见他最后一面,又怕见到后会崩溃,连最后一丝念想也没了!

再怎么抗拒,那一天还是到来了!此时的珈瑶尚未坐完月子,但为了迎福灵安,还是坚持要到府门口。

亲眼看着他的灵柩被送回,再忆起临别前一晚的温存,珈瑶已是泪如泉涌!看着嫂子万念俱灰的模样,四公主亦忍不住落泪连连,帮她抱住大女儿,凄然泪下!

福隆安更感人生无常,去年永琪才被封为荣亲王,没多久就染上附骨疮,药石无医,就此薨逝!今年他的兄长又因公殉职,以往他总以为死亡离他很遥远,近两年身边之人接连骤亡,他才忽然觉得生命如此脆弱,当需珍惜眼下!

大哥不在,几个弟弟妹妹年纪尚幼,他再不能任性妄为,实该好好孝顺父母,帮父亲分担,支撑这个家族!

因着福灵安只有两个女儿,膝下无子,而四公主有两个儿子,是以乾隆特下谕令,将四公主之子,丰绅果尔敏过继给福灵安,福隆安并无异议,之前他一直与永琪交好,跟自己的兄长感情并不深厚,如今兄长英年早逝,将孩子给他也无妨,终究是一家人,不分彼此。

十一月,仍在战场的明瑞因军功而被封为毅勇公,这于富察家而言,无疑是悲痛中难得的喜讯!

然而好景不长,乾隆三十三年正月,敌军进攻木邦,副都统兵败自戕,参赞额尔登额兵出猛密,被阻于老官屯长达数月,兵马不足的明瑞向福建巡抚鄂宁求援,鄂宁拒绝发兵援助,无奈明瑞只得孤军奋战,

敌军分别从木邦、老官屯一路夹击,采取诱敌战术,将清军诱至地形复杂的地区,使得来自北方的士兵在这种地形下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

二月,缅军聚集五万兵力,将明瑞的军队重重包围,此时的清军粮草、弹药皆已用尽,明瑞命令达兴阿、云南提督本进忠分别突围,而自己与缅军血战,受重伤后不久,不愿被俘,自缢身亡!

参赞大臣舒赫德奉命赴西南边地永昌实地考察之后,与总督鄂宁联合上疏,提出征缅有办马、办粮、行军、转运、适应等五难,认为清军征缅实无胜算,不宜继续对缅动武。

乾隆帝对畏敌的舒赫德严厉训斥,革去其尚书、参赞大臣之职,即便鄂宁是鄂尔泰之子也毫不留情的将其降职,降补福建巡抚。

此次征战致使清军损失多名将领,乾隆又怎肯善罢甘休?势必要将缅甸贼军一网打尽!如今士气低迷,当需有一个知圣意,勇谋兼备的重臣前往前线做统帅,鼓舞士气!

而这进缅剿匪的重任,似乎也只有一个人可以胜任。

短短一年之内,富察家已失去两名子孙,儿子已然不在,皇上居然还要派她的丈夫去前线,瑜真怎么肯依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