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回 出京

瑜真传 灵竹子 3469 字 11个月前

瑜真闻言,赶忙搂紧他,不希望他再说下去,将其交给嬷嬷,让嬷嬷带他出去,四公主一听这话便觉难堪,“我的手很难看罢!”

尴尬的她泫然欲泣,瑜真正暗叹小儿子惹祸时,忽闻被嬷嬷牵着的他说了句,“你的手好可爱,像佛手!你是菩萨转世吗?”

纯贵妃一听这话,惊喜展言,“是么?像佛手么?”她生怕这孩子又说她女儿的手像鹅掌,女儿会伤心呢,未料福隆安竟说像佛手,听来寓意美好,四公主未被嫌弃,终于露出了笑容,小心翼翼的问了句,

“你不觉得我的手很丑么?”

摇摇头,福隆安干脆回道:“不丑不丑,旁人想长这样的还没那个福气呢!”说着还牵起她的手,“公主,咱们出去玩儿会罢!这屋里可闷了!”

一向自卑的她甚少将手示人,更别提与人牵手,如今福隆安不嫌弃她,她也就愿意和他一起玩儿,晴柔瞧着他们玩儿得开心,又嫌他们年纪小,不愿和他们一起,越发思念京中的哥哥,心想着若是哥哥能同行,该有多好。

闲聊时,纯贵妃将佛手一说告知皇帝,乾隆本就是信佛之人,一听这话,龙颜大悦,“这么说,朕的女儿便是佛手公主了?”

开怀之际,乾隆又将诸多珍宝赏赐给福隆安,瑜真忙领着孩子跪谢隆恩。

夫妻同游,实属难得,白日里,傅恒得陪伴皇上,佐理从各地送来的奏折,即便是游山玩水,周周人太多,他也不好跟瑜真说太多,只有晚上才有机会陪她。

入夜,朦胧醒来的瑜真起夜时发现傅恒还没睡,还有轻微的哀叹声,便问他有何心事。

但听他道:“前线传来奏报,西藏那边叛乱难清,二哥此去,危机四伏,我担心他有什么事。”

“二哥不是常年在西藏么?对那边的情势很了解,我相信他能处理好。”

但愿罢!傅恒也希望是自己杞人忧天,只盼着兄长能够平定西藏,早传捷报。

朝拜五台山之后,三月初六,乾隆下令摆驾回宫,实则瑜真一直不大明白,皇帝们为何都要去朝拜五台山,一开始她以为是顺治帝在此出家,是以后世皇帝才来祭拜,后来听傅恒说起,她才明白真实原因。

“世人皆知,清帝有一个身份,即大清皇帝。殊不知,他们还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蒙古的大汗,譬如当今圣上就是腾格里特古格奇汗,另一个身份,便是藏传佛教的活佛。

譬如在西藏,掌权者实际上有三位: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还有一位就是清帝。按藏传佛教的说法:达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大势至佛的化身,而清帝则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既然是活佛,自然少不了要修行,而五台山正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以历代皇帝皆会来此礼佛颂经,如此,方可以活佛的身份,维持其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以便更好的统领西藏。”

至此,瑜真才恍然大悟,还以为皇帝只是借口游山玩水,原来都是有自己的目的,巩固大清江山,长治久安。

奈何总有人反抗暴乱,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便是那个不安分之人,傅清等人抵达西藏之后,乾隆下诏,命傅清、拉布敦不要轻举妄动,并密谕四川总督策楞勒兵为备,殊不知,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断绝塘汛,军书久不得达,

情势危急,却又迟迟收不到圣旨,傅清决定不再等待,与下属商议,冒险行事,以博生机!

“那就给福隆安添个伴儿呗!”反正她就是渴望要一个孩子,男女都好。

“生孩子得隔几年,不能一直生,”他不希望她受苦,她却不在乎,认为这是乐趣,

“福隆安今年都三四岁了呢!以往我不易受孕就不提了,而今恢复正常,自然希望多生养,子孙兴旺,为富察家延续香火。”

然而傅恒的重心始终放在她身上,凝望着她,笑劝道:“孩子不在多,有一个成器就好。我最大的心愿,便是能与你朝夕相伴,白头偕老。”

“也许下一个孩子最成器呢?”

这话小儿子听到该伤心了,“难道咱们的福隆安就不能成器么?”

“都成器,可外人皆以为你有两个儿子,实则只有一个亲生的,当初你不愿收养云舒的孩子,是我坚持,你才肯留下他,你既为我着想,我也该为你考虑多加考虑,再为你生个孩子才好。”

既然她坚持,他也不忍再推脱,耕田他最拿手,翻身便能再来一回,对着她那像饺子般圆盈小巧的耳朵吹着气,“好,听你的,你要我便给!”

夏夜凉如水,明月天幕垂,

烛火映帐摇,如在云间坠。

次日,游玩之后,两人打道回府,顺道儿去接几个孩子,哪料他们与彤芸的儿子玩儿在一处,竟舍不得走了,

一堆孩子相亲相爱,小吵小闹,彤芸瞧着十分欣慰,“几位表兄弟们能玩到一处是好事,那就让他们多住几日罢,待孩子们想家了我再差人将他们送回去。”

瞧着漂亮可爱的晴柔,萨喇善不仅感慨,“怎的我就得不来女儿呢?彤芸这三胎都是儿子,我直盼着有个乖巧懂事的闺女,将来许了人家,逢年过节的,给我带好酒呢!”

傅恒故意拆台,“你不是戒酒了么?”

尴尬一笑,萨喇善立马改口,“不喝,闻闻也是香的!”

彤芸也十分期待有个女儿,奈何天不遂人愿,生出来的都是儿子,怕是没有女儿命咯!

自此后,瑜真又开始期待着喜讯的到来,然而每每盼望时,总是失望,如汐深有同感,“我还不是一样,定北不在家时,我没身孕很正常,定北回来后,依旧没动静,心里头可着急呢!总怕自个儿有毛病,

后来都等麻木了,突然就有了,所以嫂嫂不必一直想着此事,指不定哪天就如愿了!”

那倒也是,越盼越失望,不如不想,顺其自然。

乾隆十五年,元宵节前一天,晴柔想入宫见见四姨母,瑜真便带着孩子们去了。

恰逢乾隆派人给舒嫔赏赐油画明珠,晴柔吃得欢喜,瑜真则陪着瑢真在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