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039章星火

阿喜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有这种出路。

她以前只是高渐行的婢女,后来高家落难了,她带着他逃出来,两人在这里落脚,就以兄妹相称。她很聪明,以前陪着他读书,学得比他更快。高渐行说她是天才,但阿喜自己并没有概念,因为女人读了书也没用,她只是好奇书里写的那些故事,讲的那些道理。

原来女人也能做官吗?

正想着,院子外面忽然有人叫高渐行的名字,兄妹俩吓了一跳,阿喜连忙拎着鱼去了水缸边,高渐行走到前面去开门。

来人是他在这里结识的一个朋友,名叫严酩。泽州没有世家,读书人都是乡绅和豪族家的子弟,以高渐行现在的处境,很难混进那个圈子里去,严酩家是经商的,跟高渐行一样属于被读书人圈子排斥的那一类,同病相怜,就跟他成了朋友。

"严兄怎么突然过来了?"因为妹妹还在家里,高渐行没有请客人进来,两人就站在门口说话,"你借的那本书,我还没抄完……."

"还管什么书?"严酩脸上眉飞色舞,简直有点儿高兴得找不着北的样子,他伸手抓住高渐行的肩膀,用力摇晃他,,"高兄,高兄,你要出头了!你知不知道,官府刚刚下发文书,说朝廷今年会派遣巡考官下来考核各地士子,只要通过考核,就能去京城应考了。只要是读书人就能报名,不限出身!"

高渐离本来觉得他的动作有点儿越界,正准备把人推开,闻言确实直接抓住了严酩的手,"果真?"

严酩用力点头,"果真!巡考官已经到前面的洪州了,下一站就是咱们这里,我爹亲自打听来的消息!"

"好啊,好啊……."高渐行松开手,原地转了两圈,突然抬手捂住脸,任由泪意浸湿眼眶。

嘉连关。

这里才经过一场大战,放眼望去,城市之中满目疮痍。——在物资不足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拆掉了城里的一些建筑,用以御敌。

但是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却是明快而蓬勃的笑意。

因为他们胜了!

自从几年前嘉连关大败之后,这个地方成了朝廷不能揭的伤疤,守将驻军连带着住在这里的百姓,似乎都成了不存在的隐形人,没有人管他们。这里距离草原又近,随时都可能有胡人小股部队出现,人们脸上都是麻木的神色,很多人已经很久没有笑过了。

但这一回不一样。

自从师将军来了,对他们和别处一视同仁,又打了几次胜仗,大家伙儿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如今师将军已经带着队伍回京献俘受赏,但还是有很多人被留在了这里收拾残局,恢复民生。马上就到春耕的时候了,抓紧时间,今年的季候就不会受到影响。

穆柯领着一队民兵,帮被拆了屋子的老乡修补房屋。这种体力活,他干起来也有模有样的,弄得一身的泥和汗,浑不似个读书人。

他自己对此毫不在意。

其实就算不打仗,他也不打算继续读书了。

他们穆家虽然在临州薄有资产,但这些年来日子确实越过越难。上回打仗,他的父母都上了城头,一个都没回来。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支撑家业已经费尽所有力气,哪里还有心思读书?

这一回,师将军带着他们打了个大胜仗。他因为在其中出了一点力,被师将军看重,还说要给他请功呢。这话穆柯虽然不信,但他觉得,以后跟着师将军干,总比苦读书强。特别是在边疆,当兵比读书有出路。

反正巴望着他读书成才的爹娘已经不在了。

而且这一战虽然胜了,但穆柯觉得,事情还没完。他亲眼看到的,师将军大帐中的地图上,银州的地方被用朱砂圈了出来,要是不想打,他圈银州做什么?

穆柯抹了一把汗,去搬下一根木头。

就在这时,家中老仆匆匆赶来,说是有十万火急的大事。

"就这样说吧,我忙着呢。"穆柯将木头扶起来,准备扛到肩上。

老仆难掩激动地道,"公子,官府刚刚张了榜,说是会有什么巡考官下来考试,只要是读书人都能报名参与,要是考过了,就能去京城科举。我已经给你把名报上了!你别光顾着忙,这几天也回家翻翻书吧!"

"砰——"是立着的木头失去扶持的力度,重新砸在了地上。

...

林州。

天下名山,林州占一半。道佛两教又都喜欢在名山上修建道场寺庙,所以林州附近的山上,坐落着大大小小几十座寺庙道观,是天下一景,香火也极为鼎盛,每天都有无数善男信女前来此处求神拜佛,其中很多甚至是从外地千里迢迢赶来的。

不过在这些寺庙道观之中,有一座道观十分特殊。

观主西门先生早年间是个颇负盛名的名士,书画尤其精绝,求取者络绎不绝。中年丧妻之后,西门先生就在林州附近的挺秀山上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座道观,皈依了。

几年前,已经步入晚年的西门先生对外放出风声,想收几个弟子,传承自己的衣钵。

传承的当然不是道观的衣钵,而是书画技艺。

消息一传出,无数读书人闻风而至。后来西门先生收了五个弟子,剩下的人也没有离开,而是就在附近结庐居住。刚开始是想试试还有没有机会,后来发现跟那么多同道中人住在一起,随时可以切磋技艺、交流辩论,便品到了其中的好处,赖着不走了。

这两年,也有不少学西门先生开山收徒的名士大儒,不过挺秀山这里还是规模最大最热闹的,甚至已经成了许多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

此刻,朝廷派遣巡考官的消息也传到了这里,引发了轩然大波。

千里迢迢来此求学的,除了一小部分倾幕西门先生的世家子弟,剩下的大都出身寒门。虽然很难科举入仕,但读书依旧是他们跨越阶层必不可少的一步,所以大家平时都是很努力的。如今努力终于要有回报了,怎么能不令人兴奋?

挺秀山上,这时也已经得了消息。

虽然当地士子云集。但要是让大家公推最出色的,那还是要数西门先生的几位亲传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