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课下来,我和郭老师的配合还是相当好的,至少能领会彼此的意思。不过,至于配合的默契程度,从黑板上就能看得出来。
原先郭老师的板书是一个递增的曲线,而这节课的曲线直接变成了波浪线。我坐在底下替郭老师感到着急,但是也似乎不能为他做些什么。
我看着弯弯曲曲的粉笔字,不知道是哭还是笑。
校长气冲冲的走了上来,郭老师自信满满的上前问道:“校长,今天感觉怎样?”
校长摇摆着他那粗壮的脖子,对郭老师无情的说道:“小郭,你这水平还差的很!”
郭老师就像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追着校长慢跑着走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沮丧的走了进来,看着自己的板书,懊恼的摇了摇头。
“看来直线是白画了!校长说不行,还得听我的课!”郭老师说道。
后来,校长也没来听过郭老师的课,估计是郭老师用了一些手段,让校长不再那么执着的听他的课了吧!
高二的时候,我选择了理科。所以与郭老师不再有交集了,与历史课说了再见。但是郭老师的事迹还是经常会听到。
有一天一个同学跑进来说郭老师把一个学生打的鼻血横流!那个学生是我们一级出了名的混混,很少有老师能管得住他!
得知郭老师打的是那个没治的同学,我的心里反而有些钦佩他!但是据说郭老师的日子也没好过,校长居然让他在校长门口罚站。作为一个老师,在校长门口罚站,这岂不是尊严扫地了?
很多同学去看了郭老师罚站的一幕,我始终没有勇气去目睹一个被无情剥夺了尊严的老师。
就算郭老师板书不好,但是我却认为他打了一个该打的人。
“你不要点黄!你要是再点黄我把你弄死都是有可能的!”郭老师咬牙切齿的在课堂上给我们放狠话。刚一说完,我们全班学生都笑了,他自己也笑了。
我们始终以为他只是想吓唬一下我们,不会觉得他真会去打一个人。事实证明,他是一直在克制!
“板书”作为一项老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在记忆中显得那么尴尬。
在没有电脑投影之前,老师们用一根根粉笔头辛苦的劳动着,在粉笔头下,把知识传递给他们的学生。
这段记忆就发生在投影没有普及之前的高中课堂上。
高一那年,我所考上的高中史无前例的招满了四个班。这是学校的骄傲,也是我们的幸运。可是,匮乏的教育资源却不容乐观,学校给我们分配的老师的教学水平可谓是五花八门。
一个瘦高瘦高,腰板挺的很直的年轻人来到了我们历史课的课堂上。
他走到讲台上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老师的紧张与不安。作为他走向教育事业的第一节课,他肯定是当真的,这就好像一个宣誓仪式一样,是一件比较庄重的事情。
“我以后就是你们的历史老师,我叫……”这位新来的郭老师极力的控制着自己的紧张,给我们做着自我介绍。
前几句还是正儿八经的普通话,当自我介绍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普通话突然变成了方言,让我们一下子感到有点慌乱。
郭老师心虚的对着我们笑了。幸好我们可以听懂他的方言,至少让我们不致于迷茫。
“今天是不是太紧张了?”郭老师问我们。
我们还不知道这位老师到底是啥底细,没敢吭声。他偏着头,用眼神盯着一个没人的角落,对我们自言自语的说道:“下面我们进入正题,打开历史书的第一页!”
就这样,历史老师郭老师就开始了他的教学。
从上课的那一刻开始,他看上去就好像自己跟自己较劲,这股子劲极有可能不是说服我们,而是要说服他自己。他偏着的头一直没有端正过,不知道这是他的习惯还是风格。
郭老师讲着讲着会突然停下来,然后一阵冷笑,这冷笑的对象是谁,我们不知道。他就是那样冷笑一下,然后继续讲课。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就是郭老师的板书。郭老师的个子很大,几乎与黑板的上面等高。他从最左面开始写,一直写到右上角,大多时候感觉他要写破那个黑板的框子,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数学曲线,要表达递增的关系。
他写完,然后走到讲台下面,审视一下自己刚才写的板书。
然后摇一摇头,又冷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