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往事已经沉淀在岁月里,我想就算老田自己想起来,也觉得李老师的做法是对的。
李老师住在校门口的一栋宿舍楼里,他经常在我们下学后把我们叫过去,在宿舍里看看电影、聊聊天、做顿饭,或者我们坐着,他在聊qq,聊着聊着,转身对我们笑一笑,不知道他的qq上有什么秘密。
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李老师更是我们的“战友”。
是他让我在大学几年里收获了很多快乐,见识了很多场面。
凌晨的仿古街上,我们并肩而行,趁着酒劲,称兄道弟。
到了ktv里,他是一名麦霸。
一首《向往神鹰》铿锵有力,唱出了豪迈与洒脱,那首歌也就成了他的标签。他也学新歌,那首《只欠秋天》就成了他的学习作品,但是有一句却跑调的严重,一直没敢告诉他。我们只是把头伸进沙发里笑一下就过去。
那时候他总是说:“你不懂!小马。”
我还执拗着对他说:“我懂!李老师!”
现在看来,我又怎么可能懂他的愁情与苦衷。我们感到最快乐的时光,却正好是他无限忧愁的阶段。
他给我看过他上大学时的样子,头发茂密,年轻有为!
掉了的头发,已经成为我不懂他的佐证之一。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一个人走在校园内,自言自语的骂道:“天呀!你就是对我不公!地呀!你为什么这么对我!”
当时我们几个以为李老师精神出了问题。
第二天问他,他却装作不知道。
“小马,我真的胡说八道了吗?你老实告诉我!”他双手捏着我的手,像是在恐吓我的样子。
“李老师,要我说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真话!”李老师直勾勾的看着我说。
我的手被他捏的通红,我答道:“你确实在骂天喊地!”
李老师呵呵呵的坏笑了起来,笑的跟一个孩子一般。
一些人的出现,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又好似乎却在预料之外。
个子不高,头发很少,戴着一副眼镜,手老爱插在上衣兜里,总爱开玩笑,但一般不好笑,为了给他一个面子,我们在他讲完他的笑话后,一般会装作很好笑的样子。我说的这个人,是我的大学班主任,李老师。
为什么要专门写一写李老师呢?
时间总是无情的,我担心时间一长,会遗忘一些细节。
已经毕业快七年了,已经记不得李老师第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便和李老师越走越近,到后来,甚至成了朋友。尽管关系很好,完全可以称他为“李哥”,但一直放不下老师的那种威严,一直叫他李老师。这样也好,显得公私分明,相处起来明明白白。
他有一个兴趣爱好,就是打乒乓球。
要说起我们之所以发展到后来的好朋友关系,与这项体育运动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上大一的时候,其实已经不打乒乓球有好几年了,初中的时候喜欢玩,打下了一些底子,因此,在李老师约我们去系上那个乒乓球室打球的时候还可以凑个数。
跟他打球的记忆至今非常清晰,他笑嘻嘻的望着我。
若有所思的样子,典型的知识分子眼神。
“小红帽,又该你了!”李老师笑着说。他手里攥着乒乓球,握着球拍。但好像没有开球的意思。
他对着球室两边的亮子、老田、老汤说:“你们知道我为啥叫小马为小红帽吧?”
他诡异的坏笑了一下。
然后一本正经的说:“那是因为我看见他老穿着红色的衣服,所以我想起了一个小红帽的词。”
听完李老师的讲述,他们几个觉得没什么笑点,但是看见李老师笑的那么开心,他们也跟着笑了一下。
说完,李老师立即转换了状态。
“小马,练两个?”
我笑着说:“你看,不练直接开也行。”
他斩钉截铁的说:“好,那就开!”
话音未落,球已经飞了过来,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