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吹了!”
“老在纸上逞能!”
“就这么点能耐!”
同学似乎不买书上的帐。也许是被高考压得变态吧,也许是发泄对购买高价书的不满。
吴若水扭头发现卢波涛正在攻读街头小报:“皮子,看什么呢,不要走火入魔?”
“一瓢,你的定力差远了。咱的免疫能力特强。这样的书直接勾不起火来!”卢波涛一翻封面,“怎样?”
只见花花绿绿的封面上,赤身的男女,一角写着《俏嫂的贞节牌坊》,《失火的》,《三个失足的少女》,这一二信号系统很容易使人形成条件反射,开动脑筋。
“无怪乎你不打盹,原来有这强心剂。这玩艺儿比课本可提神多了。你这炉皮子,可真不怕烧,倘让你考这玩艺准一百分。”
“一瓢,老师!”吓得卢波涛赶紧把书揣进怀里,装模作样地拿起钢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政治课,还算轻松,外语课,依然那样无趣。老师也同样的有嘴无心。
“看语法填空,第一个选——”
“b。”颇有几个回答,余者不睡觉也不屑于回答,只是机械地划勾。
“正确,选a不行,选c不对,选d不得分。第二个——”
“c。”三四个声音。
“e。”一个声音。
“哈哈!哈哈!”同学们提了神。
“选c对,其余的都不行。e更不行。”杨晓华也明知并无e的选项。
“a。”
“正确。”
“d。”
“对了。”
老师同学越说越快。
“b。”
“对确。”杨晓华顺口而出。
“对确!”“对确!”有几个声音笑起来。余者莫名其妙,也不知有什么好戏。等别人笑完,方明原因,于是又无聊地笑起来。
这节课,就颇有几声“对确”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