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要你以为

其实,通讯终端产品就是手机。为什么是最大,是因为在是非洲没有国内的竞争对手,这也只是暂时的。所谓电视转播产业,就是与王班长搞的那几口锅。

我也有意看了看那个中年人,穿西装不打领带的人。他居然是武汉来的土专家,所谓土专家,不是他的学术背景土,人家也是早年留学西方的。但他的学术对象是乡村治理,长期跟泥土打交道的人。他的学术方向是另类的,跟我这打酱油的一样另类。我对他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好感,这是不是我对武汉有好感的移情?还是因为我出身于农村?

今天的商业文化,虚假的成分太多。我不知道,这个主讲的人,是不是也像这种包装一样,仅仅金玉其外。

会议室打开,人们开始进了,我进去后,发现了自己的名牌。这也是很新奇的一幕,很少像官方领导那样,有一个有名牌的位置,正经地坐下来,如同开会。

高端的社会中,人们都很遵守时间的。大概十几分钟内,所有人都到齐了。主讲佳宾也到了,他虽然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但他的招呼没有虚假的客套,很随便地坐在了桌子的顶端,这让我有了点好感。

我不喜欢在社交场合那些假模假式的亲切,那种纯属就会的寒暄。这一套,小苏比谁都玩得熟,就是生人说熟话,交浅言深。

没有过多的程序,直接就开讲。他只说了一句算得上是客气了开场白:“我只讲我最想说的观点,估计有很多漏洞,随后讨论时,共同争论。”

然后,他说了一句过渡性质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正确的废话耽误时间,我的话也许不正确,但保证不讲废话。”

“我今天讲的内容不限于经济学,只要能够点燃大家思考和争论的火花,就算我有价值。我的主题是。”

他用遥控器点开了大屏幕,屏幕上显示出五个大字:“不要你以为”。

这个题目让我吃了一惊,下面的人已经有人悄悄议论了。这种题目像是传销讲师的做法,但也许有它精彩的可能。在巨大的心理冲击下,是否有真的启发呢?

他的开头果然有文学色彩的煽动性,与传销套路仿佛有得一拼。

“过去在农村,以为修了新房子,就会招来儿媳妇。现在不行了,农村的新房没人住,漂亮姑娘只嫁城里人了。过去的小伙子,以为有汽车就可以泡美女了,现在不行了,开个二手车搭讪,成功率约等于零。”

以美女开头,触动所有人的敏感点,当然会引来共鸣,气氛就活跃起来。不管对与不对,大家觉得有意思,就会听下去。

“过去认为,实现社会主义人就平等了,但怎么越过越穷?过去认为,全部按西方经济学指导中国政策,中国就会发达,但怎么西方也有危机和倒退。”

“当年我们学苏联,苏联垮了。当年我们学日本,日本迎来了失去的二十年。现在我们学美国,美国金融危机。学西欧,西欧高福利和社会民主思潮,很合我们口味,但我们没那条件。怎么这样?我们学啥啥倒,学习有用吗?谁才是榜样?”

他这些问题一提出,就吸引了我的思考。不用说,还真是。

“我前面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路径。农民和小伙以为的,是根据过去的实践经验,但中国变化这么快,经验淘汰的速度,是人们的思想跟不上的。计划跟不上变化,是当今中国人的常态。学习西方的,是理论的路径,这也是今天大多数学者的办法,不必说学得对不对,就是学习对象本身,也产生了大量难以克服的毛病。怎么办?经验不行,理论不行,难道我们就没有思考和探索的方向了吗?”

他这个问题,是目前中国经济学和社会学界的一个困境。当你学富五车的时候,突然发现所学无用。当年中国古代战争历史中,有人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到如今的中国,活在盛世,也有人感叹“读书无用”了。

难道这么多的经验,这么多的思想,沉淀了人类历史如此之多实践的理论,真的没用了吗?是我们书读错了?还是我们的思路错了?当然,不能说现实错了。

有个别极端的学者说:这届人民不行。这话属于泄愤的歇斯底里了,他要真有胆量,干脆就说:所有事实不对。

就像自然科学家不承认实验结果,政治家主动抛弃人民,政治学家在否认社会现实中,做掩耳盗铃的狂叫,不是疯了,就是笨。

想到这里,我想听听他接下来,会说些什么。

“经验不是不可以借鉴,只是经验所适用的环境变化太快,旧经验淘汰的速度,快于专家的收集和思考。拿古老经验来面对已经数次更新的现实时,力不从心。理论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世界是线性发展的话,你几乎可以总结出一个社会发展的固定方程式,当然,各种努力证实,这个方程不存在。因为社会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多维交织的。”

他这样说是有些道理,算是找到了问题。但是,找问题容易,找答案难。最近新网上有一个贴子,问“如何理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最佳的回答是:如果要说发现问题和缺点的话,这句话是对的。但如果要说寻找原因及办法的话,这句话就瞎了。

找问题的水平是每个人都会的,因为每个人的视野只能看到世界很小的一面并且让思维线性发展。

“为什么呢?为什么世界发展会这么快呢?让旧有知识迅速贬值。为什么世界多维关联的互动,让理论分析变得如此困难,以至于无法建立起一个分析模型呢?”

他这个问题是在找原因了。即使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要找到根上的原因,也就成功了一半。这就好比一个医生,只要准确诊断出病症,拿出治疗方案就有依据了。

“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一切的预测,都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想当然。所以,我今天的主题是:不要你以为。”

鬼混也得有节制,周三的早上,我觉得应该告一段落了,拉上乔姐回到了市里。到家后,不自觉地打扫起卫生来,看样子,潜意识中的心理关口还是没过,我还是觉得自己需要赎罪。

得找其它的事情来覆盖一下。我给李茅打电话,属于没事找事,以平衡生活的焦点。

“你小子,最近也不跟我联系了,忙啥呢?”

“庄哥,你潇洒自由,我不能比。公司事太多了,然然都在加班,我这负责技术部门的,都好几天没回家了。”

“娶到美女了,没时间。想当年,没有美女时,在十字路口等双闪,你知足吧你。”

我俩都在电话中笑了出来,过了一会,他突然说到:“庄哥,我记得你学过经济学的吧?”

“学过一段时间,在五道口,我们都是单身汉的时候。”

“对对对,我记得学校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现在有个讲座,内部人小范围的,专门针对大公司老总的小范围交流,你愿不愿意参加?”

我对经济学倒是不太感兴趣,经济学家都臭大街了。但是我对圈子感兴趣,听得出来,这是一个比较高端的圈子。当年我要不是上五道口的经济课,也认识不了爸妈,也就没有妍子的故事,也就没有今天。

“那是你们新贵的场所,我参加不合适吧?”因为李茅的接触对象,基本上是技术型公司,经济学家也是客串。毕竟以理工科出身的李茅来说,本质上是看不起很多文科生的。

这几年,在中国学文科的,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为什么?没作为。有作为才有地位。中国几年的进步,主要体现为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文科生的预言被击破、文科生的方案不可行,没作为就没地位,他们还爱抱怨。

我想主要原因是他们知识不对,但他们总是说中国不对,这是违反常识了。中国不对,你也不可能让中国不存在嘛。存在先于本质,如果你所谓的本质与存在不符,只能说你所谓的本质有点问题。

况且,中国如此飞快的发展,肯定做对了什么。你们这些搞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新闻的、法律的,很少有人给出中国如何做对的答案,凭什么要那些前进在第一线的理工生佩服?

靠说大话可以忽悠底层群众,靠说牢骚可以鼓动键盘侠。一些文科生由社会思想的引领者,变成了靠鼓动底层捞饭吃的假公知,这是他们的悲哀。

“我知道你庄哥是大师,心气高,看不起搞经济学的。但是,我要告诉你,这是个座谈沙龙式的,况且本周主持人倒真是有些水平的,建议你没事去打个酱油?”

李茅这是怎么了?说话颠三倒四的,不像是他事事按科学按逻辑讲话的习惯。

“实话跟你说了吧,这位曾经是然然的大师兄。然然本来要去捧场的,我们都没时间,所以想让你去听。他有没有水平,我倒真没听过他的课。但是,然然很推崇他,说他的经历决定了他的能力。你了解一下?”

我知道,他把然然的原因说出来,就解释了他颠三倒四的原因了。天大地大,美女最大。李茅就是这样直接的人,明人不说暗话。

然然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她重点推荐的人,恐怕不会差到哪里去。一般经济学术界有个鄙视链,真在一线挣真金白银的,看不上在电视上夸夸其谈的,在电视上夸夸其谈的,又通过鄙视现有政策,来抬高身价。

这种鄙视链很没道理,如果政策完全错了,中国是怎么进步的呢?但挣钱的精英看不起吹牛的专家,这一条是普遍的。然然正在挣大钱,她不会对一般的专家感兴趣的。这个是她师兄,她是不是为了照顾面子,才答应的呢?

恐怕不会,从他们的婚礼上我就知道,然然对面子这个中国最大的传统,不怎么照顾。

“人家然然为了找不去的理由,拿你做挡箭牌,说你是商场高手,深得传统文化和现代经济理论精髓,他师兄才对你感兴趣,主动邀请你的。我跟然然打了包票,你不能把我闪在半道上,对不对?”

“李茅,越来越不正常了啊。为了老婆,把这多年兄弟往外卖。然然口中的人,根本就不是我,你怎么也起哄架秧子?”

“庄哥,话不多说,兄弟也是被逼,去还是不去?我没时间,就等你一句话。”

“我去,行了吧?不就一节课吗?把朋友丢了,这有点亏本。”

“高手都是理智的人。”李茅说到:“邀请函我快递到你家,把地址用短信发给我。”

上午的电话,下午快递就到了。看样子,李茅确实很忙,连我去他办公室拿都嫌耽误他时间,快递,对于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最简捷的流程。

打开快递,一看时间,是本周六下午。既然他们介绍我时,把我吹得乌秧乌秧的,我也不能把他们摔得叭叽叭叽的。趁着这几天,干点正事。

我主要按他们的介绍,恶补了一下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既然是座谈,肯定不能开黄腔。

幸亏过去有过五道口学习经济学的经历,倒是对西方经济学有一些基础。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经济学的主要名著,挑了几本以前没有读过的,到书店买来,临阵磨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