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暴雨连绵(二更)

这一年热了很久,躁热难解,就在大家都撑不住的时候,晴朗的天空出了变化,不再是那个样子,黑了,所有人看到,张大嘴。

心中有了期盼,有经验的都看出可能会下雨,只是没雨也不能确定。

本以为今年会死不少人,天黑前,一大片的黑云快速的形成,移动,在众人想着下雨的时候,这时没有人看不出来了。

天色一下子黑了,黑得不行,就像入了夜一样,随即啪啪啪啪,一阵雷鸣响起,闪电划过。

天上轰轰轰作响,阵雨落下,声音大得很,加上天黑,又有风忽忽刮过,风雨飘摇,隔绝了整个天地,让整个天地都落在了雨中,没有人敢出去。

就像忽然之间换了一片天地,起了不少的雾。

地上的灰尘也都成了泥泞,一个个都呆住,整个京城一下子寂静,像是陷入了什么。

不知道是京城还是都下了雨。

伴着雨落了一会,脚步声杂乱起来,有人跑动了,在雨中,也有人在走廊下,游廊边。

“郡主,下雨了,下雨了!”

“快点告诉郡主!”

“……”来来去去的脚步,还有声音,其实哪里用说,只要耳朵还没有聋就能听到。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高兴,赵嬷嬷看了下来的雨还有电闪雷鸣,也往里,去见郡主,她叫住了一些丫鬟婆子,让她们不要乱跑,又交待了什么,要是往常天离黑还早,四爷也没回来。

被这场雨困在宫中,再看外面,她怕郡主怕。

脚步更急。

直到见到郡主好好的,身边有人,这一场雨一直到天真的黑才小了点,四爷这时回来,一身湿透了。

郡主和她们一起见到,问四爷怎么不宿在宫中。

她们也看着。

她们都以为四爷会宿在宫中。

必竟这么大的雨,回来太危险了,要不是派人也不好走就派人了,四爷说在下雨前就出宫,在路上耽搁了,原来如此。

没有人再说什么,四爷回来了,也没事,要去沐浴。

她们陪着郡主,四爷走前还问郡主怕不怕,郡主不怕,四爷去了,郡主等着。

接下来几天也是雨。

雨不但京城在下。

这场暴雨从南边开始,陆陆续续落下来的,从南到边,都是一连落了好些天,

四爷那边也能休息好。

因而分开是好的,这样她就放心了,也不用耿耿于怀她仔细的打量了郡主脸色,郡主脸色好不是她一个人感觉得。

老夫人都说,郡主前两天去老夫人那里,老夫人都说郡主整个人都精神了,提起四爷,说身体重分开是好事。

还说了不少,因为四爷没有再陪着郡主睡,让她们这些人照顾好,晚上找了四爷,又教育了一顿。

老夫人也是赞同郡主和四爷分开的。

“但愿这风能一直起下去,真的如老奴所说。”这是赵嬷嬷的祈求,她接着上面的话往下说起来。

萧菁菁再点头,丫鬟还有七巧和冬菱她们同样。

“再这样不下雨,也不起风,就没法过了,今年地里的出息也会少,到时候可不是好日子,尤其是对那些平民百姓来说,田里没有出息,才是遭殃,田里的都会死了,到时候吃什么用什么,大多数的平民百姓都是靠田里那些出息,背靠黄土,看老天爷脸色吃饭。”

吃得饱还好说,吃不饱了,呵呵,还不得出事?

赵嬷嬷这是忧患意识。

担心不已,和郡主说着,扫过丫鬟们。

一旦吃不饱穿不暖,就会出事,世道会乱,唯一就是赈灾,要是赈灾得好也可以避免,但也麻烦。

旱得不厉害还好说,要是到处都是,那会赈灾也赈不完,再来点什么,流民四起,到时候——就晚了。

赵嬷嬷最担心的就是这了,这些都和她们息息相关,有些看似没关系,实际也有关。

她们守在府里,呆在府里看着没什么,有什么可威胁到她们的?但这只是看似。

外面乱了,旱了粮价上涨还是在京城,会过得好?流民们上京城来,怎么办,要是有关于皇上的谣言出现,纪府吴府都是一根绳上的。

皇上有事,没有人会好,今年国丧,皇上新近登基,要是干旱了,肯定会有谣言四起,这不用说,哪一次不是这样,没人说都会有人乱说,何况有心的人一提。

对皇上不好,皇上登基后就成了这样,就马上干旱,谁能说不是老天爷示警,皇上不是好皇帝。

这就是给某些人理由呢,可以明正言顺的推翻皇上,原本对皇上登基不满,找不到机会,以为只能如此,被压在底下蠢蠢欲动的人只怕会出来,造谣。

说皇上不配为皇上等等,皇上登基到如今看着没有发生什么,就是有也平息了,明白的就明白。

不会这么简单,一想到可能发生的,赵嬷嬷心里沉重。

算起来几年前也有过一次,当时她想想,当时还好,那时是先帝在的时候,一切就那样去了,后来没发生太大的事。

皇上不同。

截然不同,需要想办法。

皇上出事就是她们出事,她最近听到流言,一开始很怕是关于皇上的,亏得没有,有人可能还想观望一下吧,如今暂时都是关于太阳大会不会干旱的事,这太阳出着,一直不歇,活得久的人看着都起了不好的感觉,心生不安,赵嬷嬷自己也见得多,看着外面的太阳,不由担心,怎么不担心,她叹息着和郡主说了。

郡主明显和她一样,小丫鬟们也看出来了,就连郡主小丫鬟们都看出来,不安了,更不要说别的人,那些没有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