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山和张淑芬一合计,从许多外地的服装厂挖到不少做衣服的熟手,专门请回来教授工人们流水线工艺
。
不到三个月,林秋就已经能将针织厂的出产的最新样板服装拿到手里了。看了看手里针脚细密、款式新颖、质量上乘的成衣,林秋不由得啧啧称奇。
她深深的觉得自家二伯母是生错了年代,要是放在后十几年,她也指不定就是大品牌里的首席设计师了。
看着林秋将这些衣服翻过来覆过去的仔细摩挲,张淑芬心里充满了自豪,自从侄女儿提出让她想办法改造针织厂的产品之后。她觉得自己的生命都找到了意义一般,全情投入到狠抓产品,虽说她自认为结果不错,可内心多少有些忐忑,对于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有些没底。
可是看到林秋拿到成品之后眼里掩饰不住的赞扬和期许,张淑芬心里的石头才真正的落地,她轻快地解释起来:“按我预期吧,我觉得将针织厂改造成为服装厂是最好的,我看了下,最好集中做女装,这块才是最赚钱的。当然男装也可以兼顾,只是现在的男人对自己没那么讲究,一年买不了几套衣服,像你二大爷…”
林秋见二伯母越扯越远,连忙打断她的发散思维,问道:“伯母,我觉得做女装就很好了,你有没有想过主要做哪个年龄段?主要款式是什么?风格是什么?”
林秋赞同张淑芬的看法,女装当然是最赚钱的,
他们也应该将精力放在主攻女装成衣上面。
可是看了她张淑芬的手稿和成品之后,她觉得,服装厂应该更加拔高一些,做出清晰的定位和风格,稳固自己的受众群,将目标定为全国一线高端女装。
张淑芬似乎没有料到林秋会问出这个问题,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林秋耐心的解释道:“伯母,你看一样是女装,平时你买衣服都在百货店购买,而有的人却是去菜市场旁边的服装城购买对吧?说起来都是买衣服,可是你这买一件得顶的上别人买三四件吧?”
张淑芬这下明白了,林秋的意思是她们的衣服得做进百货市场买的那种!
林秋点点头,又说道:“如果打算进百货市场卖,那就风格得统一,例如做衬衫就成套的做西裤、风衣;做旗袍就成套的生产丝巾,外卦,不能又是蝙蝠衫又是紧身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