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他额前的发冠流了下来,流过他不知何时猩红起来的眼眶,也一下下打在了他手中刀尖提起的那把刀上。
锋利的刀身依旧寒光闪闪,被雨水沾满,萦绕在空气中原本一往无前的决意却在悄无声息中土崩瓦解。
“当啷!”
在最后几乎要飞昂起来的“南无阿弥陀佛”中,那把刀落在了被雨水浸没的地上。
这场本该成功的谋反,这场本该出现在史书上的子弑父的人伦惨剧,最终,在当事人自己的决定中,落幕了。
当画面转回韩宇脸上的最后一刻,从他一瞬间仿佛松垮下来的颓然脸庞上,人们好像看到了一种对前途的悲伤,一种对自己即将迎来怎样命运的了然与嘲讽,还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安心。
看到这幕后,坐在观众席里的众人内心中忽然也有了种松了口气的感觉,感到脑中那种一开场就被电影给绷紧的弦在缓慢松弛下来。
然后,他们中的不少人,又不禁面露一丝感慨与惊叹,看着屏幕正中,电影的名字“思悼”二字在一片血红的背景中浮现出来。
从刚才韩宇饰演的李愃望向英祖身影的目光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属于片中思悼世子那股对于父亲的复杂情感。
他敬爱他,他畏惧着他,他也痛恨着他。
可哪怕累积在心中多年的恨意与郁气终于酿成了一朝弑父的决心,李愃在看到英祖对于世孙那副恍如当年对待自己一般的关爱态度后,他还是放下了手中的刀。
或者说,他看到的那一幕,击垮了他心里面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
尽管,他知道在放弃谋反后,自己将要面临什么样的下场,但他还是没能在自己的儿子面前,举起屠刀,挥向自己的父亲。
在他放下刀的那一刻,他的身份不是被主上压迫多年的世子,他是纯粹站在为人父、为人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仅仅一段不到几分钟的开头剧情,被韩宇在最后几秒的表演给瞬间升华,算是给了所有人一个亮眼的开局。
在座中的一些应邀媒体记者也在略感诧异的表情中,收起了最初对韩宇涉足大银屏的轻视之心,他们和在场的大家相同,都对电影接下去的剧情期待了起来。
韩宇这位第一次出演电影的年轻演员,和作为国民影帝的宋康昊,他们两人之间,究竟是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是韩宇被盖住风头,还是……两个人势均力敌?
眼下,谁也说不好。
“今日灵驾鹤去——”
陷入黑暗的大厅中一片安静,唯有大银屏上的光影随着电影里的伴奏在明灭闪烁,照映在座中的每一个人脸上。
韩宇饰演的李愃自棺木中坐起后,苍白的脸庞上满是漠然无比的冷色,接过一旁侍卫的佩刀后,他就毫不犹豫地推开木门,踏出了棺材所在的这处狭窄坟冢。
“若魂归来也罢——”
外面,夜色浓郁,大雨滂沱,唰唰的雨声似乎在应和着那伴奏声中铿锵有劲的鼓点。
数不清的侍卫垂头持剑,肃立在这雨夜的林间,犹如守卫这座孤坟的一块块墓碑。
李愃一马当先,只着一件单薄的灰白寿衣,手握着刀,行走在寒冷的雨中。
跟在他身后的,是一大群肃穆不语的侍卫。
雨夜的空气中,在渐渐凝结着森然的杀意。
“歆享满盘珍馐,饮一杯酒酣兴!”
伴奏的那道粗犷歌声愈发高亢起来,在嘶哑与浓浊中自带一股浑然的腔调与韵律,听得坐在第一排的李俊益于昏暗的光线中眉峰轻扬,他不由扭头,悄悄地扫视了一眼后面所有应邀到场嘉宾的反应。
这是古时朝鲜的板索里说唱,起源于巫歌,是一种传统表演艺术,李俊益认为,在片头,为思悼世子李愃准备弑父的这段剧情配上这段配乐,是最适合不过的选择。
事实证明,也正是如此。
一入耳便极为提神的古韵说唱让在场几乎所有的观众都下意识绷直了脊背。
在滂沱的大雨中,耳畔只有喧嚣的雨声,韩宇饰演的李愃领着侍卫们持剑沉默地行走在夜色下的王宫中。
这短短几秒节奏飞快却恰到好处的画面已经充分调动起了观众们的情绪。
让他们的心情,开始沉浸在电影一开始就营造出来的凝重氛围之中。
“生前留下福禄命,留与后世子孙!”
和韩琴瑟一家人坐在一起的韩宇没有像李俊益那样,去留心关注其他观众的表情,他只是坐在自己的座位,和其他没有看过电影成片的人一样,专心致志地注视着眼前的大银屏。
和李俊益作为导演更加关注电影效果的目的不同,韩宇是演员,比起电影整体,他更在意自己在电影中的表现,这是他对自身成绩的一次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