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要一座一模一样的王宫

带着空间去种田 飘逸莜 3621 字 11个月前

这都是自己的嘴不好,干嘛要去逗她,说是要一座一模一样的宫殿?这不是苛刻人吗?

可是,就连自己这样苛刻的要求,云儿都想答应,她对自己还真是用心。

但是,自己这张笨嘴却说的,都是些言不由衷的话。真是该死啊!

只是,现在又要怎么开口,将她挽留下来?让她跟自己一起,去勤政殿议事啊?

梁梓墨啊,梁梓墨!你的这张笨嘴,要什么时候才能,学得聪明一点啊?

此时,梁梓墨站在那里,真是肠子都悔青。他恨不得找个角落,狠狠的抽自己几个嘴巴子!

陈漫云说完,并没有等梁梓墨有所反应,她就已经去观看王宫了!

梁梓墨又不好再出声阻拦,只能眼睁睁看着陈漫云,向着后宫走去!

梁梓墨站在那里,出神的看着陈漫云离去的背影。

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时常在这条路上频频出现的情景。

此时此刻,梁梓墨仿佛真的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又从后宫里走了出来。

老远就笑盈盈的看着他,还笑着对他说:“墨儿,你怎么又跑出了太学院?

你怎么这么淘气啊?你就不怕母妃,今晚把你的小屁股抽肿了,明日就不能坐?”

“……大王,大王!你怎么了?难道你魔障了吗?”

当梁梓墨被蔡锐,又是摇,又是喊,还又是喊的,才慢慢回过神来。

思绪拉回来后,梁梓墨就听见蔡锐,正在焦急的叫着自己。

他才故作镇定的问道:“怎么了蔡锐?”

蔡锐见他终于有了回应,这才放下心来。

忙退后三步,躬身行礼,然后对梁梓墨说道:“蔡锐见过大王!

大王,群臣现在都已经到了。

此时,正在勤政殿等您呢!”

梁梓墨一听,群臣已经到了王宫里。

便把之前,对陈漫云的不舍,和母亲的音容笑貌,放在一边。

忙快步往勤政殿方向走去!

蔡锐见梁梓墨已经走了,他也忙小跑着跟上。

蔡锐的为人跟他的性格一样,豪爽倒是,只见他快步的追上梁梓墨后。

关心的问道:“大王,这才散的大臣们,您干嘛又要招他们回来?”

梁梓墨听到蔡锐问起,在他心里对蔡锐、陆刚等人非常信任。

因为,这蔡锐、陆刚他们几个,是他自己看中的人才。

又是陈漫云,一招一式亲手教出来的。

觉得刘家村的险情,是可以对蔡锐说的。

于是,就用隔空传音,把他自己和陈漫云,在刘家村看到的一切,全告诉了蔡锐。

蔡锐听完后,惊得目瞪口呆,嘴巴更是张得,能塞进去一个鸡蛋。

梁梓墨看见这样的蔡锐,心里有些担忧。

他原本还想着:自己迁都走后,就把蔡锐、陆刚等五个人,一起留在这都城附近。

随时观察着这刘家村的动静,只要一有发现,就告诉自己。

可是,没有想到,这蔡锐一听说了,刘家村的潜在危险以后。

居然被吓得,差点魂飞魄散的样子。

但是,它们在使关中一带,繁荣兴盛的同时。

也把这一地区的地力耗尽了。如后来的唐朝,最初建都也是在长安。

唐朝在武则天之前的皇帝,就不得不多次“就食洛阳”。

刘秀知道,他如今继之而起的王朝,如果继续定都长安的话,则发挥的余地甚微。

另外一个原因,是王朝末期的动乱,对长安地区的破坏。

王莽统治时期,长安先后数次被攻破,人口锐减,满目荒凉。

昔日的恢宏与繁盛荡然无存,已丧失了继续为都的条件。

而刘秀本是南阳的世族地主,他建立政权主要依靠,起自宛洛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

所以,他必须避开,其它地方割据势力的锋芒。

待到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站稳脚跟之后才能再做企图。

同时,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当时的匈奴人的威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汉王朝天下未定,还没有足够的精力同匈奴对抗。

此时,选择“退避三舍”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唉!总之,这些君王迁都的目的都只有一个。

就是让黎民百姓们,减轻财务的负担,稳固统治权力!

这些君王迁都的目的,跟梁梓墨现在的目,看起来不大一样。

其实都差不多,都是为了稳固江山,为了黎民百姓们不损失财物和生命。

于是,陈曼云对梁梓墨说:“梁大哥,其实迁都的理由,只要你说一个就可以了。

虽然这个灾难,不能直接给百姓们说,说了怕百姓们人心惶惶。

但是你可以,说这都城是你父母过世的伤心地。

你住在里边,始终会有阴影笼罩,心里会很不踏实!

所以要迁都!

不只是你自己要搬迁出去,就连多层你所有的百姓都要搬走。

因为,这座都城以前出过妖孽,把全城的百姓都卷走了。

你不放心,百姓们住在这座都城里。因此,要带他们一起离开这个,不详之地。”

梁梓墨听了陈曼云的话,沉默片刻以后,才勉强点点头说道:“好吧,暂时只能这样了!”

陈漫云和梁梓墨,在回都城的路上,就商量好了。

回去就跟文武大臣们说这件事情,争取尽快离开这里。

其实陈漫云心里,对梁梓墨这次提出迁都很有信心。

因为今天在祭祀的时候,都城里就出现了几波刺客。

而且,那些刺客的功夫一点也不弱。今天要不是有,陈漫云和梁梓墨坐镇。

就他们那些,三脚猫功夫的大臣,只怕是死十次都不够。

这样危险的地方,怎么能作为常住之地呢?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梁梓墨这时候一提出迁都,保证有百分之九十的人,会举双手赞同。

今天大臣们,都已经见识过那些刺客的功夫了。

虽然,在陈漫云和梁梓墨的面前,就是小菜一碟。

可是,在与青甲军对决的时候,青甲军可一点便宜也没有占到。

反而,要不是那些刺客顾忌,自己的大王和蜀国的大王。

只怕是那些青甲军,都不够人家塞牙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