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太后依然和往日一样只初一十五过来请安,其他时候几乎就没来过,太上皇也不怪罪,一心只在佛堂上,除了开始一两年心中对朝政还未完全放下的时候会出来帮忙时,这两年已经几乎不踏出佛堂一步了。
也就只有昭华公主时常来看他们,今天也是一样,昭华公主拿着食盒过来,见太皇太后坐在榻上闭目念经,而太上皇端坐在一旁抄写经书,挥手让嬷嬷退下去,亲自将食盒里的斋菜拿出来,笑道:“母后,皇兄,先吃饭吧。”
太皇太后睁开眼睛,看到昭华公主,叹道:“这些事让底下的人做就是,你时常跑进宫来,家里的事又怎么放得下?”
昭华公主眼中一热,强笑道:“府中还有儿媳帮衬着呢,如今女儿也没什么事,就进来陪陪你和皇兄就是了。”
太上皇不悦道:“怎么?陆家还没拿出个章程出来吗?”
昭华公主叹道:“其实是我不愿,那些孩子还小,谁知道以后品性如何?更何况,他们和我们血缘也有些远了,我们家老爷也说过继不过继的已经没什么要紧……”
“你是我妹妹,大不了让心怡招赘就是,我让老四给心怡加封公主,到时再建一个公主府让他招个驸马就是了。”
太皇太后睁开眼睛淡漠的看了他一眼,对昭华公主道:“别听你皇兄胡说,你们想如何就如何,陆家前几年虽然不显,但身家方正,要是招赘不甚,反惹祸事,你向来是个有决断的孩子,自己拿主意吧,要真想心怡招赘再进宫来找你皇兄就是。”
赐封一个公主,对太上皇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困难,更何况,心怡本来就是郡主。
只是朝臣没有意见,不代表陆家没有。
陆家,可不是只有现在京城的这两房而已,绵延两河岸边几乎都是陆家的子孙。这也是当初昭华公主选择陆家的原因。陆家当时虽然无人在朝为官,但却是耕读人家,虽然比不上那些世家,但规矩却比那些世家还要严格得多。
可惜,没想到她子孙不旺,只有一儿一女,儿子偏还从小就体弱多病,两年前更是因为一场普普通通的风寒过世了,而她的儿媳也才过门半年都不到,连个孩子都没有留下。
陆家二房也只有两个孙子,一个儿子一个,根本不可能过继给她儿媳,只能从陆家其他几房里选。
太皇太后用完饭,问道:“外头有什么新鲜事吗?”昭华公主来这儿的另一个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太皇太后喜欢听女儿说外面的事。
昭华公主闻言抿嘴一笑,道:“倒是有一件。”
太上皇也支起耳朵听着。
昭华公主就笑道:“前两日皇上给昀哥儿派去了几个太医和医女及稳婆,京中的人都说昀哥儿媳妇这次生孩子怕是凶多吉少,还说她胎位不正,这才急忙忙的从京中抓人过去,就连平南王府也送了两个稳婆过去。”
太皇太后皱眉,太上皇就问道:“那太医怎么说?”皱眉道:“我记得昀哥儿媳妇的身子骨好着呢,怎么就会有危险的?那小子一向对他媳妇上心……”
太皇太后舒展眉头,淡淡的道:“你既笑得出来,可见并不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