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沐春父子对于洪武帝而言,无论是感情还是时机利益,沐英肯定胜过沐春。
洪武帝当年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按照各自天分,都有不同培养方向,比如毛骧,是按照死士保镖斥候教养的,擅长单打独斗;沐英是则是按照名将的路数,学习兵法谋略,调兵遣将,要求更严格。
其他的义子暂且不提,活到现在的只有毛骧和沐英两个人。这种收养义子义女的行为在乱世中尤其普遍,孤儿孤女找依靠,枭雄寻找可靠的人才,就像孝慈皇后、成穆贵妃孙氏,当年都是作为笼络手下而被人收养的义女。
只是乱世之中,胜者为王,大部分义子义女都不配有姓名,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到了沐春这里,大明天下初定,洪武帝因乱点鸳鸯的关系,心怀愧疚,几乎把他当成宠物养大的,表面上看,洪武帝好像总是压着沐英宠沐春,实际上洪武帝对一手培养、并且给他丰厚回馈的沐英更加疼爱。
这就是宠物和帮手的区别了。沐春算是青年一辈出色将领,但是他立的功劳、以及对大明的贡献,和他爹沐英比起来,连个零头都不算。
沐春一直受洪武帝宠爱,是因为他无论多么厌恶父亲,在外面还是给沐英留面子,就像他初次成名的校场比武,和沐英比箭术,在箭术逊一筹的情况下,使出计谋射掉了沐英留在箭靶上的箭获胜,但是没有射落父亲所有的箭,只要得分险胜过父亲,就适可而止。
在封建论理强压之下,没有人可以挑战孝道这个底线,沐春不可以,就连洪武帝和孝慈皇后也不可以,郭子兴收养了孝慈皇后,这仅仅是养恩,洪武帝再忌惮郭家,也要给郭氏封惠妃,给郭子兴立碑,还每年都派蜀王朱椿去溆州祭拜这个外祖父。
沐春敢公然忤逆沐英之日,那就是他失宠洪武帝之时。沐春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宁可拔刀自割,也没有丧失理智去捅沐英一刀。
洪武帝也因沐春这一举动而要沐英后退一步,别逼的太紧,比起齐王、潭王这两个胆敢攻打孝陵这等大不孝之举,沐春简直是个小天使。
沐英远在西南,不晓得这桩皇室大丑闻,他只是觉得这次回来洪武帝苍老了许多,以为是孝慈皇后去世的缘故。
沐英少不得安慰洪武帝,“皇上日理万机,还要为微臣的家务事操心,都是微臣治家无能,以后微臣会尽量克制住自己的脾气,不会被沐春气到失去理智,总是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什么结果,徒添烦劳而已。”
他们父子和好,是孝慈皇后的遗愿之一。洪武帝见沐英服了软,很是欣慰,“他是世子,将来要继承爵位,沐家的威名也要靠他发扬光大。就像东宫太子,朕对他也有诸多不满,打过他骂过他饿过他,但朕的江山是为他打下的,在外头还是给他面子的。”
沐英拱手道:“皇上说的既是,微臣记住了。”
两个当爹都当的相当失败的老父亲能够交流的育儿经验实在有限,互相吹捧都觉得心虚,只得赶紧转移话题,到了国家大事上。
沐英说道:“西南那边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当地土人语言繁多,沟通困难,民风彪悍,各自为阵,一言不合就操家伙举族血拼,为了一条河都能互相仇杀千百年,根本就不晓得还有官府调解主持公道这回事,总是死人。青壮年死在毫无意义的仇杀火拼上,微臣这几年效仿大明户籍制度粗粗统计了一下人数,云南偌大的地方,人口只有两百万。”
“微臣在当地屯田,试种中原的粮食,就基本能保证军粮,自给自足,可见当地土地气候多么适宜。”
“都是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要教化当地土人,晓得文明,得需好几代人的努力,况且当地土官众多,一些固执贪权的土官总想割地为王,一年到头叛乱,不服大明统治,微臣按着葫芦浮起瓢,还要同时兼顾保护边境,一年到头疲于奔命,还是力有不逮。”
“微臣有个想法,中原人多地少,很多农民都是佃农,没有自己的土地,正好西南人少地多,两者互补,既能吃饭问题,移民还能促成文化融合,西南边陲稳定。毕竟这些中原移民语言相通,服从朝廷管辖,就像一颗颗钉子似的安插到各地,可以有效震慑住土人叛乱。”
沐英镇守西南五年了,他最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
洪武帝点头允许,“短暂的和平是没有用的,长治久安才是硬道理,奢香夫人和明德夫人修路开通龙场九驿,也是想让当地土人走出去,中原人能进得来,都吃的饱,赚到钱,尝到了和平开化的好处,我们就得了民心,西南这块宝地才能真正属于大明。朕准了,你要多少移民?”
沐英伸出一根手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