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障眼法

徐中磊的声音太大,把周围的路人、附近的店主都给吸引过来了。

毕竟这年头,“捡漏”这两个字,在这里属于敏感词。

“什么什么?谁捡漏了?”

“买了什么好东西了?值多少钱!”

“在哪里?捡漏的在哪儿?是在这里买东西捡漏的吗?”

最后老苗直接关门谢客,留了两个相熟的店主进来,主要是帮着确定一下。

两个店主抱着雍正官窑的粉彩花瓶看了一圈,啧啧称奇,“这样的好东西在咱们这古玩城里,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啊?”

徐中磊现在是有点兴奋过头了,要不怎么说是捡漏呢!

要不是路小乔拦着说自己不想出名,徐中磊还真的想和他们好好介绍一下路小乔这位鉴定行业里的新星!

在一群古玩店主围着两个粉彩花瓶欣赏的时候,徐中磊直接借了老苗店里的房间打电话了。

这么高兴的事儿,怎么能不和老婆说一声呢?!

“喂?老婆!我告诉你啊,我捡漏了!哈哈哈,没想到我徐中磊也有这么一天……”

路小乔把塞在背包里的小盏再藏了藏,躲在角落里当一个隐形人——这个时候,需要低调低调再低调!

在古玩市场中,消息是传的很快的。

这边徐中磊刚喊了自己捡漏了,没多久就已经传开了。

一个大老板,花五万块钱买了一对民国花瓶,其中一个居然是雍正官窑的粉彩花瓶——听着好像在看电视剧一样。

这个消息算是在云州古玩城传开了。

一个雍正官窑的粉彩花瓶,价值至少百万。

从五万块钱到一百万,这收益率!

从兴奋中回过神来之后,徐中磊直接给了路小乔一张十万块钱的支票,“小乔,咱们啥话都不说了,徐叔今天真的是太谢谢你了!”

这不仅仅是捡漏赚钱的事儿,更是让他徐中磊能在古玩圈子里摆脱冤大头的称号,让他扬眉吐气的一天!

徐中磊刚刚已经在电话里和老婆说好了,他们夫妻俩要请路小乔去他们家吃顿饭,好好感谢她。

而另一边。

捡漏这么大的消息,粉彩花瓶原本的主人、小胡子店主也是很快就听说了。

在听到说是一对粉彩花瓶的时候,他内心就已经有了不详的预感。

等到听到其中一只花瓶是民国的,另一只其实是雍正官窑的,只不过之前做了掩饰。

那一瞬间,小胡子店主觉得天昏地暗,差点没昏过去。

“我就知道那个小姑娘不简单!我怎么就这么蠢!我怎么就这么蠢啊!一百万啊一百万啊……”

周围人看见他捶胸顿足要吐血的架势,再听见他说的话,就都知道原来是从他这里捡漏的了。

一群人一窝蜂的就进了他店里看东西,倒是还为他招揽了几个新的生意。

只不过。

小胡子店主现在的注意力全在——那个小姑娘帮着徐中磊捡了那么大的漏,她自己要买的……又会是什么东西?!

这么一想,他越来越放不下。

整天抓心挠肝的,人都瘦了一圈。

幸好,之后没有什么关于小盏的消息传出来,他也就渐渐放下了心。

小胡子店主却不知道,他还真猜对了。

因为徐中磊把捡漏的事儿闹的有点大,路小乔当时直接就把包里的小盏就捂住了。

这个小盏,路小乔直觉应该也是做了掩饰,只不过和粉彩花瓶局部掩饰不同,应该是整个儿都做了掩饰。

她现在还没找到什么好方法把东西毫不损伤的取出来。

这天,路小乔把看完的书拿去还给范教授的时候,范教授的一句话把路小乔给惊着了。

“听说……你帮人捡漏捡了个雍正粉彩瓶子?”

路小乔当时就一个哆嗦,额……教授您是怎么知道的?

范教授拿手指点了点路小乔,“怎么?还不允许你教授我在云州古玩城有几个熟人了?”

这事儿啊,还真是碰巧了。

老苗那个时候留在店里的两个店主,其中一个正好和范教授认识。

碰到个难得的“障眼法”,自然是想找人好好聊聊的,范教授就是这个好人选。

范教授对于那些个障眼法,什么石中藏玉啊,一叶障目啊都很感兴趣,仔细一问,就发现这件事里还有个叫做“小乔”的小姑娘。

这不,等路小乔一来,范教授就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

“说说!怎么鉴定的?那障眼法是怎么样的?”范教授问道。

路小乔笑道,“这事儿说起来,还多亏了您借我的那几本书!”

“那天我那个认识的叔叔买瓷器,我一眼就觉得那两个粉彩花瓶不错。只不过店主说一个是民国的一个是现仿的。”

“我拿起那只现仿的,一摸底款,觉得不对啊,怎么还突起了一块呢!想起了您给我看的那几本书里,有提到过为了遮掩真的底款,先用特殊的涂料掩盖住,然后弄个假的款上去的。就拿着里面写的洗涤剂的配方试了试。”

范教授看着路小乔用手机拍下来的照片,听着她描述当时的情况,心里满意极了,只不过嘴上矜持的说了一句,“还不错!”

路小乔问道,“那教授,您以前遇到过这样的障眼法吗?”

答案当然是有的。

范教授就举例讲述了几件他当年跟着师傅的时候看见的一件用障眼法掩盖的古玩,又给路小乔简单的说了几个洗去障眼法的方子。

像障眼法这样的东西,都是人家自己的独门配方。不过想要去除,方法也就那么几个,有的用酸、有的用碱、有的……用油。

路小乔仔细的记住了,准备找时间在小盏上试一试。

又说起了鸡缸杯的事情。

“您之前讲过朱大先生,我还以为抓进牢里就没有后续了呢!没想到居然在一个鸡缸杯上看到了暗记。”

范教授叹了口气,“鸡缸杯的事情,我也听说了。”

范教授是江南鉴定师协会的荣誉会长,这事儿他自然是最先知道的。

“看来,这新一代的朱大先生,已经在培养之中了。”

按照朱大先生的作风,不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瓷器都是直接打碎不会流入市场的。

那个鸡缸杯,更多的可以看作是一个意外,同时也是一个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