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是小汽车?这是面包车。”苏昌盛纠正了一句,“不管有没有车,人家哥哥上了学,有学问,这都是真的,是要多带一些东西过去,过年的时候我腊了几条羊腿,现在家里还有一条,到时候也带过去,这东西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
“老四之前到她对象家里去瞧过,人家父母没反对,是认可的。现在我们是不是也得要准备看一看要请哪些亲戚?”王春兰说。
“这么快?”李晓云问,“等过两天去她家提了亲,再商量也不迟吧?”
“现在就合计合计。”骆文娟认同王春兰说的话,“八九不离十的事情,没必要等那么久。下书子也要提前一个月,我的意思是下个月初,正好五一,将婚事给办了。”
一大家子很久没有像这样围在一张桌子吃饭,兄弟几个结了婚,分了家之后,哪怕是过年的时候,也是自个儿小家里摆上一桌,老婆孩子,再或者叫上两个老人一起吃年饭。
穷的时候什么事情都爱斤斤计较,一起吃饭问题多,油米柴盐分的很清楚,一家多出,一家少出就不愿意了,这种事情也很难具体分轻。
只有家里有了钱,富裕了一些,这些问题才不会成为问题,能够如同这样和和气气一起吃饭,一起商量事情。
一起将要请的人合计了一下,苏烈军特地找了个小本子一一记下来。
“大哥也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回来。”李晓云说。
“他兄弟结婚,他怎么不回来?”苏烈军说,“请假也得回来。”
苏烈军在纸上又将苏昌国的名字写下,然后算了一下:“我老苏家亲戚还是有一些的,这样一个一个算下来,将近有七八十人。”
“那得要有十来桌了,家里位置怕是不够。”李晓云说。
“不在家里办酒,到市里去办酒。”苏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