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考的是理科,有语数外理化生加政治共七门。除了语文数学120分满分,生物50分满分,其他都是100分满分。
几场考下来,语文数学政治没有问题,物理化学勉勉强强,就是英语和生物让赵胜天最发愁。生物作为一门新加进来的学科,赵胜天对它了解最少,复习或者说自学用的的时间也最长。可是没有一场正规考试检测,即使习题都对,他还是不能肯定自己的水平如何。
沉下心来,赵胜天认认真真地看起题目。
这个他会做!
这题也会!
这题也没问题!
顺着看下来,他居然都会做!
赵胜天喜出望外,运笔如飞,刷刷刷地写完了卷子。
后排的学生看到赵胜天的动作这么快,开始还忍不住地想去看两眼,看能不能抄几题,看到后面已经在心里认定他是瞎写的了,撇撇嘴,继续盯着自己的卷子。
全部考完了,赵胜天走出考场和宋明河一起去吃饭。他们很幸运地分在同一个学校考试。
“你感觉怎么样?”赵胜天接过宋明河手中的文具,先关心一下自己的表弟。
“没问题!这些题简直是太简单了……”宋明河眉飞色舞,神采飞扬。预考通常考得比较基础,题目都不算太难。说了半天,他忽然住嘴,怕表哥考得不好。
“我感觉也还可以,大部分都会做。”赵胜天笑笑,他不是一个玻璃心的人。
“哼哼,你要是生物考得不好,我一定要去找那个大姐!”宋明河眼眸眯了起来,手上还不忘做一个威胁的动作。
赵胜天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容看着宋明河,“那套书和习题挺好的,高考完是得去拜访一下人家。”
宋明河没听出来他话里的深意,还在叫嚷着一会儿要吃什么。
又是复习了一个月,正式的高考来临。
高考虽然参加的学生少了一大半,它的火热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个家长殷切地地等在门口,不顾七月份火辣辣的太阳,浑身热汗直流,浸湿衣襟。
“这是最后一场考试了吧?”
“是啊!听说是考生物。唉,今年第一次考生物,也不知道我家孩子能考成啥样!”
又有家长抱怨道,“好好的干嘛要加一门生物?”
“谁知道国家怎么想的?加了我们就只能考嘛!不过想来第一次考生物不会太难的。”
教室里,一个个学生正在奋笔疾书。
后世的许多教室都还没有装上空调,更别说八十年代了。几个风扇在头顶转悠,带来丝丝凉意。下午三点这会儿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翻滚的热浪声势仍盛,夏蝉在窗外叫个不停,惹得学生们抓耳挠腮,烦躁不已。
这题怎么写?
那题好像也不大会!
众多学生心里有苦说不出,只想骂娘。试卷前面确实不难,好好背书了都能写出来。可是后面的内容颇有些没有见过的了。
先是这样的题,给一个细胞的示意图,问各个部位是啥。这还好说,大部分人都答了出来。
再往后又问什么dna结构,接着还有计算题,大家有点傻。
等做到最后好像有一道完全看不懂的附加题,大部分人已经放弃了。
复制打开支付宝领红包kxhgwx09l每天领可充值看文哟但是最后裴鹏飞什么都没有说。
他只是幽幽地叹了口气,试探性地用手轻轻抚摸了一下青苗的头发,从头到底,柔柔的,就像他的心一样柔软。
他努力让自己的面部表情更加柔和,轻声告诉她,“我明白的。”
我明白这一切,我都懂,你不用强迫自己说出来……
青苗从裴鹏飞的眼神里清清楚楚地读到了这些,这一刻差一点忍不住落泪了!
他怎么可以这么温柔!
曾经有过的心动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让青苗差点忍不住答应他了!
但是不行啊,她快要走了。
脑海里图书馆模型已经开始晃动,她不知道那一刻会消失在这个世界,不知道自己在这里留下的痕迹是否还会存在……
而那一刻的心动,也只是心动罢了。
“忘了我吧!”青苗别过脸,强行压抑住自己那一刻的心动,闷声闷气的说。她不能随便给出承诺。
“……好。”
裴鹏飞勉强撑起一个微笑,答应了。
我们从此,一别两宽。
青苗离开地无声无息。
那座硕大的图书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没有一个人觉得不对。
刚开始人们还记得曾经有一座特别厉害的图书馆,就是在那里诺贝尔奖获得者张教授得到了重要的资料,后来绘制出了线性虫完整系谱细胞树;也是在那里华国计算机之父吴知受到计算机启蒙,研发出了比国外更先进计算机;还是在那里,孟国强读到了企业管理的书,创建了庞大的跨国公司成为亚洲首富……
除了他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人物。
高壮在这里读了《猪病学》等书,后来干脆成为了养猪专家,致力于猪病防治工作。
板寸和卷毛加入了张教授的实验室,一起参与了后来由张教授发起的人类细胞图谱计划。这个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并列为四大科学计划,也是唯一一个由华国主动发起的预算高达35亿的跨国计划,彰显了国家实力。
孟国强没有走上科研岗位,反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学老师,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生物学研究员。
阿钰受到启发开设了公益许多图书馆,为读不起书的孩子提供书籍。
还有宋明河,苦心钻研机械学,为现代化机械改良奉献了一生。
曾经造谣报道张教授作假的黑心记者转行成为一个普通人,但是行业因为那一次的事件警醒,对记者报道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严防再有人肆意利用舆论。
还有数不胜数的各行各业的人们从中默默受益,人生的轨迹悄然偏离。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那座图书馆的印象渐渐从人们脑海中淡去。
诺贝尔奖得主张教授在农大做研究时好像去哪里查资料受到启发来着?是……是校图书馆?不大记得了。
计算机之父吴知小时候受到计算机启蒙是在……在家?不对,他家里的书都是古籍。是在……在哪里来着?
亚洲首富年轻时常去一家图书馆是哪一家来着?好像是私人图书馆……应该就是他自己家的吧?
越来越少人记得曾经有过那样的一个图书馆,但是它所留下的贡献却在持久而深刻地改变着华国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