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修真界的娱乐大亨(十九)

吴知嘴角抽搐,点了点头。

青苗不禁又露出一个慈祥的微笑,傻孩子!这不就暴露了你其实知道的吗!

自从知道了吴知家里的情况,青苗是全心全意拿他当自己的子侄看待,这会儿自然也不忍心戳破他,轻拿轻放,让他自己看书去了。

吴知从青苗手里接过书,哒哒哒地往楼上跑去,心里满是对裴鹏飞的怜悯。

太惨了!

真是太惨了!

第一次送情书就落得这个下场!

那句话吴知有看到过。

当时他劝大哥哥不要写诗,青苗姐姐不一定喜欢。不一会儿看到大哥哥转身去找了一本情话大全吴知还是蛮高兴的,这总能写出几句好一点的吧?

结果大哥哥怎么又挑了这句所谓的最含蓄情话?

你倒是含蓄了,别人就看不懂了啊!

“是!”恍恍惚惚间忽然听到老师的点名,他立刻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却只看到老师怒气冲冲的脸。

完了!这可是专业课!

“你最近上课总是走神。”老师放下手中的班级花名册,深吸一口气,“你是大人了,我也管不了你什么,一切都要你自己负责。你要是不想听我的课,就出去吧。”

“老师,我没有……”宋明河还想辩驳几句,老师却直接手指着门口,“出去。”

一次两次他都忍了,这都第几次了?

宋明河只好乖乖地站了出去。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说说笑笑地走出教室,只有宋明河一个人孤独地走着。他愤懑不平地踢飞路边的一颗小石子,想不明白情况怎么会变成这样。

青苗每天都一大早地起床。洗漱完去地下一楼吃顿早餐,一杯热腾腾的咖啡配上美味的三明治可以吃的舒舒服服。只是咖啡馆的早餐就那么几样,青苗吃腻了最多也只是换成旁边小超市里的面包或者零食。

她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啊!

看书固然快乐,可是她已经快困在这里一年了!即使是死宅偶尔也有出门看看的想法啊!

理智告诉她,出门没有身份寸步难行,只有在图书馆内受到图书馆的保护才不会出现问题。可是情感又让她想去见识一下八十年代的样子!

唉!

也许她把图书馆真的发展起来图书馆会让她出去?

越青苗心里能隐约感受到图书馆现在对她来说就是一个新手村,一个她自己的基地。在这里她是受到保护的,所以上次宋明河推她她不会真的摔倒,她对这里的一切也有着极高的掌控能力。同时外界对于这栋突然出现的建筑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怀疑的人只会当是图书馆建造时自己没有关注过。

复制打开支付宝领红包kxhgwx09l每天领可充值看文哟“是啊,舅舅一直待我极好。我再去找他帮帮忙,一定想办法找回场子!可是这里我舅舅能帮上忙吗?”王教授有些犹豫,他舅舅在文化局做事,现在也到了要退休的年纪了,不知道管不管得了。

“这图书馆不就是归你舅舅那边管理吗?它一个私人图书馆,不知道有没有合格的证件,说不定都过期了呢!”李教授继续引诱着王教授,让他去找他舅舅帮忙。至于文件到底过没过期……还不是凭他一张嘴吗?

“会不会给他惹麻烦……”王教授自知舅舅已经为他做过不少事了,现在这种关键时刻,要是给舅舅惹了麻烦……

“咱们又不是给你舅舅找事!你舅舅不是喜欢古籍吗?那个图书馆我刚刚看到有一些。要是你舅舅帮我们拿了下来,我们肯定把这些古籍送给你舅舅啊!”

听到这里,王教授也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这是帮舅舅找书啊!没什么不好说的!

“你说的对。我回去了就找他。”王教授掉入陷阱还不自知,自以为是大功一件,整个人喜滋滋的。

李教授看着他那傻样直在心里暗笑。要不是你有个好舅舅,你以为自己能和我称兄道弟?

青苗跟登记在册的老读者一一说明了情况,得到了他们的谅解。转身,她就把门口的那块牌子撤了下来,换成了免费阅读四个字。

八十年代的人是渴望读书的。

之前有说过,这时候最畅销的书的庞中华硬笔字帖,全年销量上百万,但是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

令人惊奇的是,严肃文学的销量也奇高无比。

这在现在看来十分不可思议。现代的畅销书籍许多都是诸如成功学、心灵鸡汤、小说一类。即使是学校图书馆的借阅书籍,青苗记得看到统计中排名最高的也是《明朝那些事儿》。这些书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远远算不上是严肃文学。

而八十年代,先是诗歌的走红,在一段时间的回光返照之后又是伤痕文学,后来又是寻根文学和现代派的书籍。

古典文学和现代经典文学也持久不衰。比如《红楼梦》,仅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这十年间就印了443万册。现代经典文学是诸如巴金、张爱玲、钱钟书等人的书籍。其中巴金的《家》可能是八十年代印量最大的书,两个出版社的两个版本合计就达到了457万册。

当然,人民最喜闻乐见的还是港台通俗小说。金庸、古龙、琼瑶、温瑞安等等一批作家的书真实发行量应该算得上是天文数字,不过很难统计,因为盗印的太多。

像是翻译文学从前一年开始陆陆续续的也出现在了市场上,不过还比较少。

其他的人文社科类还有走向未来丛书和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饱受各个年龄段民众的喜爱。

而拥有这些书,甚至更多书籍的图书馆,火爆程度可想而知了。

用不了几天,图书馆的桌椅已经被陆陆续续地填满。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人都进来瞧一瞧。

一些后来再版的经典图书尽管内容和八十年代相差不远,可是装帧、纸张等等差的可就多了。

青苗干脆给他们统一换成了未来出版社,出版日期换成了八零年。

时不时就有人跑过来问,“同志,《围城》还有吗?”

“不好意思,只有五本,可能已经有人先拿去看了。”

“同志,《红与黑》还有吗?”

青苗查询一下后告诉他,“中文版的已经没有了,不过楼上还有英文版。”

“英文版!谢谢同志!”那人匆匆跑上楼,生怕慢了一步又被人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