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制九律

马踏三国 大琨翼 1694 字 11个月前

同时,经过反复的研讨和磋商,马超还与众人一起制定了兵马制,用于军队之中有关招募新军、征用军资以及一应军资分配等等与军队的基础建设息息相关的事宜。兵马制一出,在很大的程度上杜绝了军队将领腐化、各级将校贪墨军饷吃亏空的现象出现,有利于将士一心,形成牢不可破的向心力。

在招募人才方面,除了强化和完善晋迁律和举贤律,马超还将后世的科举制搬了出来,经过部下众人的完善之后,准备在年后正式推出,从现在到年后的这段时间,还需要对科举制进行宣传和推广,以便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制度究竟是什么,以及有什么样的好处。所谓科举制,顾名思义,就是设置各个学科的专业考核,由民间的有才之人前来应考,通过考核的,便可以被录用为官。反正马超现在的爵位等同于王爵,封赐大把的官职根本不在话下,也不愁没有官职安排给通过考核的人。

当然了,科举制是分等级的。按照马超的构想,科举制被分为乡试、县试和郡试三级,再通过乡试之后,才会拥有县试的资格。总之,想要参加更高级的考核,必须要前通过前一级的考核才行,而且越是高等的考核,在考核时的监察便越是严格,比如说郡试这一级别的考核,监察考核的官员便要由司马芝、杨阜这一级别的官员亲自担任考官了,在考核之后,还要由郑泰、周异这一级别的官员进行复审,以防止在考核的过程中有人作弊,进而确保每一位通过考核之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科举制在划分等级的同时,还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后世常见的文举,用以选拔文官的储备人才;第二类则是不常见的武举了。武举考核的,不光是个人的武力,还有兵法韬略等等,目的乃是为了选拔出色的将、校,令军队更加稳定。

科举制一出,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尤其是那些寒门士子和武者们。在此之前,大汉选拔人才最看重的就是门第、出身,对武将的考评更是几乎没有,如今有了科举制,寒门士子和武者们总算是找到了一条报国之道,在无穷无尽的煎熬中看到了一丝光明。

推行科举制最有利的一点,便是雍凉二州内几乎没有什么豪门士族的存在,不似中原和江淮等地,豪门士族林立。科举制在深层次上来说,为广大的寒门士子、武者提供了便利条件的同时,也是损害了这些豪门士族的利益的,阻碍了他们垄断政权的可能,若是在曹操占据的中原和袁绍盘踞的河北,想要推行科举制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科举制大肆宣传的阶段,马超和他的部下们趁着这段时间,又定制出了其他的几种律法来。

想要一个地域或是国家长治久安,关乎老百姓们切身利益的民法和刑法必不可废。

马超如今也算是王爵了,有了制定律法的资格之后,民法和刑法的定制便被他提上了日程。根据后世的一些借鉴,在部下们的各种建议和补充下,马超以冠军侯、骠骑大将军的名义,推出了在雍凉等地适用的刑律和民律,用来保障和约束治下的黎民百姓,让他们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明白了必须要遵守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