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从西安府出发到鄂尔多斯部有1200里,比去银川城还远。
所以这一条也不考虑了。
三、赶紧动员陕西所有的兵力,和瓦剌来一场硬仗。
所有的暴力,都需要更加强大的暴力来解决。
崇祯的脑子飞快地转起来了。
“一、立刻传令下去,陕西进入战时警备状态。”
“二、施凤来听令,立刻从最近的军政粮仓筹调3万石粮食到平凉府囤积。”
“是!”
“三、传朕旨意,让邱禾嘉调动湖广省的资源,三个月之内运十万石粮食到长安,转运到平凉府。”
“四、洪承畴、曹文诏听令,你二人各率两万大军,洪承畴左路,抵达宁夏中卫,曹文诏右路,抵达宁夏后卫。”
“末将领命!”
“五、骆养性,立刻联络锦衣卫,朕要北边最详细的情报。”
“是!”
皇帝一气呵成,随后道:“瓦剌人敢来,这一次朕就让他们付出代价!”
众人道:“陛下圣明!”
崇祯也没有继续在长安待着,第二日一大早,便统帅8万大军一路北上。
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不是正面硬刚的大会战,打的都是情报。
而且调兵遣将,必须得知道前方的详细情况,要不然一抹黑,大军派出去了,情报搞错了,就调整不回来了。
例如敌军其实可能已经长驱直入了,而你现在还以为敌军还在宁夏镇,结果自己的军队没有做好准备,半路被人截胡。
这种事,在北宋末年高频率发生,宋军被金军打得找不到东南西北。
一旦如此,败的一方士气大损,必然开始出现畏惧敌人如虎的心理。
就和天启年间,明军害怕八旗一样。
若是出现这种局面,就是再调遣百万大军来,都会输的很惨。
那么崇祯为何现在一口气发出左右路,然后自己中路北上?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布置是有余地的,也就是缓冲地带。
现在他不知道瓦剌大军是否还在宁夏镇,所以他选择了西安府和宁夏镇中间的平凉府做第一个后勤补给点。
一旦他行军到平凉府,发现平凉府北边没有敌军,便可以快速在更北边的平虏所设置第二个补给点。
这个时候,离宁夏已经很近了,三路大军可成掎角之势,对宁夏镇形成合围。
核心的一点是先解决补给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