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奔赴前线(求月票)

民国谍影 寻青藤 3399 字 2024-04-23

宁志恒微微笑了笑,只是看着窗外没有回答,叶志武明白这些初上战场的新人,心里难免心绪波动,这就不再多说。

军队行进的很快,一路上不停地走断断续续的军队在行进,只是都是步行,士兵身上的军服破烂单薄,脚上竟然穿的是草鞋,身后背着单被和草席、还有一些头上还戴着一顶斗笠,有些人连军帽都没有。

行进的队列也早就不成样子,还有不少骡马大车拉着军需物资,甚至还有做饭炊事的大锅,上面坐下几个年纪大些的军士,黝黑的脸颊上都是厚厚的灰土和深深的皱纹。

整支部队沥沥拉拉的绵延数公里,倒像是一群要饭花子,身上或背或挂的长枪,随意的耷拉着,就像是一根根要饭的棍子!

“这是哪一只部队?”其他的军官们在军车上看着这些军士,不禁开口议论道。

“还用问,这是川军,不是一三四师,就是二十六师,这是最先头的部队了,从四川走到这里,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就这个样子,上去就给日本人打散了!”

“这都是什么装备,有中正,有汉阳造,这是什么枪?怎么这么杂?”

“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这叫七九步枪,都是自己造的土枪,就只能打一发,一般都是土匪用的枪,现在也就是川军在用!”

“这样的军队们打仗吗?”

大家不禁议论纷纷,这个时候,宁志恒发出一声冷哼,周围的军官们顿时都安静地坐下来,不敢再出声。

宁志恒冷冷的眼神看着这些军官,低声训斥说道:“拿着这样简陋的武器上战场,就是在拿自己血肉去挡,拿自己的性命去拼,不值得尊敬吗?都把嘴闭上,上了战场你们还不一定能比得过他们!”

所有人都心头一凛,知道这些川军将士的前途将更为凶险,都是默默不语。

宁志恒看着军车两旁行进的川军将士,不觉升起由衷的敬意。

自抗战开始,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远离战火的川军却主动请缨出川抗战,这些装备训练低下的杂牌军,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用自己对民族的忠诚、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向国人展现了四川人的铮铮铁骨,实现了作为军人真正的价值!

甚至是在整个抗战史上有过溃败,有过逃亡,唯独没有投降的地方军队,其表现作战之顽强,牺牲之惨烈,足以彪炳史册。

在之后的长达八年抗日战争,几乎负担起全国将近一半的兵源,征兵总数超过三百五十多万,这几乎就是征召青壮年的极限了。

到了抗战中期以后,几乎每四个士兵里就有一个是四川兵,“无川不成军”的说法也就由此而产生,当然牺牲之惨烈,也是居于全国之冠的,深知这一切的宁志恒自然是肃然起敬!

欢迎你!

?这个时候的夏德言正在卧室里,根本没有入睡,这段时间以来,他唯一的工作就是等待影子的出现,为了他的安全,方博逸已经不再给他安排任何其他的任务。

青石茶庄彻底成为了影子专属的联络站,因为影子的每一次音讯都是决定生死的重要情报,这么做绝不过分。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自从上一次传递出来市委机关暴露的消息之后,影子已经有三个月没有传递情报了,夏德言不由得为影子担心,是不是因为行动失败,中央党务调查处内部进行了严密的甄别行动,影子为此出了意外,被捕还是牺牲?自己又不知道影子的真实身份,根本无从打探,只能在这里苦等。

南京城里的变化夏德言都是瞧在眼中,时局是每况愈下,日本飞机的轰炸是越来越频繁,死伤的人也越来越多。

身边的居民百姓都在陆续的离开南京,同时不少难民又出现在街头,这个小小的青石茶庄早就经营不下去了,他也只能坚持着不能撤离。

在他心中也是极为着急,据他估计,难民潮很快就会形成,裹挟之下,自己也不一定能够坚持到最后,到那个时候,和影子的唯一联系就断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敌人心脏里的同志,就会成为断线的风筝,再也找不回来了。

夏德言这些日子根本就没有睡一个安稳觉,就在他脑海中思绪万千的时候,耳边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敲门声,他一下子就坐起身来。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夏得言确定自己没有听错,敲门声是从家中的后门传来的,很有节奏,这是影子的敲门习惯。

夏德言的心头顿时一阵狂喜,影子的再一次传信,说明他在这一段时间里没有出现意外,躲过了内部的甄别,只是不知道这一次又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夏德言的脑海中闪过各种念头,可是身体却是一点都没有耽误,听到敲门声的同时,就快速起身下了床,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后门口。

和往常一样,打开房门口,门外还是出现了一口小箱子,他附身拿起箱子,走出门外望向黑暗的四周,这一次夏德言迫切的想要和影子交流,因为他不能够保证,影子下一次联系的时候,这个青石茶庄还能不能保留下来。

可是情况还是同以前一样,漆黑的夜色中,他找不到任何踪迹,半晌后,只好无奈地回到房屋中,关好房门。

家中早就已经停电了,他取过煤油灯,擦亮了火柴,点燃灯芯,将玻璃灯罩放好,屋里顿时明亮起来。

把小箱子放到桌子上,轻轻地打开,和之前几次一样,箱子下面放满了崭新的钞票,是兑率最高的英镑,这么多绝对不是小数目。

可是夏德言没有管这些,他把目光放到了最上面的那张白纸上,他赶紧拿起白纸在煤油灯的灯光下仔细观看。

“农夫同志,这是我在南京最后一次和你联系,战局不容乐观,时局将迅速恶化,你和组织早作安排,尽快撤离南京,以后我会在需要的时候主动联系你,无需担心失联。”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