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知,三叔当年复员转业后本来是进了政府机关工作的,可他上了两年班因为受不了机关那种无趣的生活,全国各地兴起公职人员下海潮,三叔辞职下海经商。
三叔起步是跟几个朋友从外地倒腾点货卖,一开始也不顺,赔了不少钱进去,只能惨淡度日。当时所有人看到三叔都唉声叹气,普遍把他当成败家子,除了老爷子支持他之外,没有人看好他。
当时爷爷也没多少财产,三叔几次生意失败几乎把那点家底都败光。后来还是老爷子想办法通关各种关系和渠道筹集了一笔钱,帮三叔度过了难关,三叔这才有了喘息的机会。再后来,三叔靠从新疆倒腾棉花,用三年时间终于赚到了第一桶金,日子才逐渐好起来。
进入九十年代,江海的房地产市场兴起,有了商品房和商业广场的概念,三叔筹集了一笔资金,成立了恒安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始进军房地产市场,但是在当时,三叔的公司实在太小了,根本就没有任何竞争力,江海的房地产市场一直是被一家叫国华的房地产公司垄断,三叔一头扎进去,马上受到了国华公司的打压,面临破产的境地。
三叔用回忆的口吻说:“你大概知道,我刚成立恒安的时候并不顺利,几乎被国华逼迫得无路可走,公司资金链随时面临断裂,如果不想办法尽快度过艰难期,那就不仅仅是倾家荡产的问题,小命都会搭进去。”
我问道:“那你是如何度过那段艰难时期的?国华当时那么强大,恒安那么弱小,怎么跟人家抗衡啊。”
三叔苦笑着说:“这就是商业的残酷性,如果不搞掉国华,那我就是死路一条,他们决不允许有一个竞争者在自己身边存活。没办法,我只好动用了你爷爷在上面的关系,先是通过中间人向对方示弱,稳住他们之后经营自己的地盘,慢慢恢复元气,等到他们发现我日益强大,准备对我下手时,他们自己内部出了大乱子,无暇他顾,我才慢慢趁机做大。”
三叔虽然没有明说,但我知道,国华内部的乱子一定是三叔想法设法安插进去的,用计谋切入到对方的内部,先让他们内乱,然后自己才有生存的机会。
我说:“你说的恩怨就是那个时候种下的吧?”
三叔点点头,说:“是的,当时那件事确实干得不太光彩,可为了生存,再卑鄙的事情不做也得做。我们渐渐做大之后,国华就成了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必须把他们赶出江海,否则我们永远只能活在他的阴影下。”
这一点三叔显然做到了,国华集团在九十年代末几乎从江海消失,核心人物都陆续去了其他城市,当年的盛况连一点痕迹都没留下来。能够让一个风云一时的大集团从高峰调入低谷,除了商业竞争外,想都不用想,还动用了背后的权力,所以这段恩怨不单单是恒安与国华的恩怨,而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仇隙。
我说:“那后来呢?国华集团的老板蒋国华去了哪里?”
三叔说:“他去了北京,他们一家人都迁移去了北京发展。其实他也是很有背景的,在北京混了几年据说很快又恢复了元气,但始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很少露面。我一直都知道,他早晚会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他是用这种方式慢慢侵入渗透进来了的,当我意识到国华集团卷土重来时,他们在江海和滨河都已经站稳了脚跟,再想扳动他就已经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