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拓片.怪事

异墓录 珍壶轩 3587 字 2024-04-23

“是张秘书啊。有什么事吗?”

“老杨。你快来协会办公室,出事了。”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

“出什么事了?”

“昨天,咱们请来的那个庞专家,进医院啦。”

“进医院了?情况严重吗?到底出了什么事?”老杨也焦急起来。

“听他家里人说,昨天晚上,他做梦说胡话,说什么我是一条鱼。当时,他家人并没在意,但到了今天早上,竟发现他失去了意识。家人忙将他送去了120急救中心。医生说,他这是溺水症状,大脑缺氧导致的昏迷。”

“溺水?在床上溺水?这怎么可能?”老杨觉得匪夷所思,他不明白一个人好端端的,怎么会在床上出现溺水症状。

张秘书说:“医生就是这么诊断的。咱们先不说这个。你赶快来协会,一会,咱们一同去医院问问情况。”

“好的,我马上过去。”

挂上电话,老杨正准备跟小蒋道别带众人离开,看见桌子上那张“泗水捞鼎”拓片,问小蒋,能不能让他带回去研究几天。

小蒋倒也爽快,说,既然老杨有兴趣,这拓片就送给他了。

老杨说了声谢谢,接过拓片,领着众人出了门。

片刻之后,几人赶到了位于状元街上的协会办公室,跟张秘书碰了面。

张秘书长告诉老杨,医院那边刚打来电话,说是庞专家醒了。

“醒了?这是好事啊。那咱们现在去看看?”老杨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感到高兴。

张秘书长看了看腕上的表,说:“差不多到吃饭时间了。要不这样,一会,我还要陪电视台的小刘跑趟科研机构,去鉴定一样东西。庞专家那里,你代表协会去看望吧。”

老杨点了点头,随即又问:“哎对了。你跟电视台的小刘是不是去鉴定一只铜鼎?就是昨天下午咱们在活动现场看到的那只。”

“是的。”张秘书长回答,他问老杨,“昨晚,你是不是看过那则新闻了?”

老杨说:“我没看。不过,我听朋友说起过。我对这事感到好奇。这样吧,如果,检验结果出来了,劳烦你告诉我一声。”

从协会出来,李成博提出想跟他一起去医院看看。周文也表示想跟着一起去。

“行。”老杨爽快答应,他对汪诚说,“老弟。我带他们去医院,差不多十二点光景咱们打电话联系,到时,一起吃饭。附近有画廊和民俗博物馆,你们可以去那里看看。”

稍后,老杨就近买了水果花篮,与周文、李成博一起赶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

汉画像石艺术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山风景区;这里东依云龙山,西畔云龙湖,依山面水环境幽雅。

走进艺术馆,大家立刻被琳琅满目的画像石给吸引住了。

老杨介绍道,汉画像石与汉墓、汉兵马俑并称为“汉代三绝”,而且,汉画像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珍贵的历史价值,跟南京六朝石刻、苏州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们雕刻在墓室、祠堂等建筑物上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题材广博、内容丰富。

大家一路观赏听老杨的介绍。

宝叔问起与汉画像石有关的汉画拓片问题来。

老杨说:“既然您对拓片有兴趣,那咱们就附近找户人家去看看。”说罢,领着众人出了艺术馆,找了户专营拓片的店铺走了进去。

店主认得老杨,见了面自然是热情招呼倒茶递烟,忙得是不亦乐乎。

听老杨说是带朋友来看拓片的,主人马上从里屋抱出来一摞纸。

老杨随手拿起一张看了看,皱了皱眉,对那人说:“我说小蒋。我这些朋友都是搞艺术的,你拿这些‘水泥拓片’出来应付,是不是有点伤感情?”

那个被称作小蒋的店主一听这话,脸腾的就红了,有些尴尬地解释:“哎哎,老杨。您别误会。这些呢,是这几天收来的;我呀,是拿出来请您给长长眼,没想到,您一眼就看出问题来了。”

宝叔没听过“水泥拓片”这个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问老杨。

杨轼解释,徐州地面上从事汉画拓片买卖的人有很多,其中,不乏钻钱眼里的;这些人,为了盈利,就用水泥仿造汉画像石制成拓片蒙人;这种拓片乍看与真的没多大的区别,但它毕竟不是真东西。

宝叔恍然大悟,说,原来,拓片也有造假呀。

老杨边翻着那一摞纸,笑着说:“呵呵,是啊。各行各业都存在这种现象的。”突然,他的目光停在了一张拓片上,问小蒋,“这东西是哪来的?”

小蒋凑近看了看,又取来账本,找到一条收购的记录,说:“是一位姓陈的朋友送的……”说着,想起了什么,问老杨,“昨天,您有没有看本地电视新闻?”

“昨天?”老杨摇了摇头,“昨天忙了一下午,今天又要早起,很早就睡觉了。怎么?昨天有什么重要新闻吗?”

“嗯……说不上重要,不过……挺奇怪的。”

“哦?到底是什么?说来听听。”

“我哥们的老婆不知怎的了,溺水在了自家的浴缸里。”

这话被李成博与周文听见了,都说昨天他们看了这条新闻。

老杨觉得奇怪,问小蒋:“溺水在自家的浴缸里?她会不会……”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意思是,那个女的精神会不会有问题?

“我哥们的老婆平时很正常,也没有精神病史,而且,事情发生前也没任何异样;但不知怎的,好端端的一个人,忽然发生那样的事情。”说到这里的小蒋压低声音道,“有人猜测,她这是撞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