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虎寒绝境

君权为上 撒娇喵喵 5176 字 2024-04-23

姜夙的一番话,让庄墨知道高仙庸现在已经入了一个死局中去,而姜夙他之所以会这么将所有的一切坦然告诉他,是因为姜夙知道,颜奎逼死高仙庸之心坚定,不管虎寒关燃起多少求救的狼烟,而颜奎在没有得到高仙庸战死的消息,是不会出手援救的。

该如何让颜奎出手呢?

庄墨一时间想不出办法。

颜初雪端着药站在外头,看着庄墨坐在烛光下凝心思考的样子,秀眉紧蹙,她虽然知道这是庄墨在思考着救高仙庸的方法,然而庄墨的身子……

“还没有吃药吗?”公孙佐轻走过来问道。

颜初雪摇了摇头道:“已经好几个时辰了,他坐在那里什么也不说,端进去的药也不动,我怕他的身子,经受不住。”

公孙佐道:“如今对他而言是个难题,你知道他的性子,当初任何人的劝阻都不听,执意要来此,怕他就是担心他有危险,咱们两个劝阻的话,他是不会听的。”

“可是也不能任由他这个样子。”颜初雪将药递给公孙佐道:“我去军营求他!”

公孙佐阻拦的话还未说出口,方才静悄悄的屋子里,突然传来一声:“站住!”

两人双双回头,但见庄墨从屋子里走出来道:“你哪也不许去,我已经想到办法了。”他目光看向公孙佐道:“还要你立即启程去个地方。”

高仙庸率领最后还剩的几千将士撤退至了虎寒关,突厥主军营中已经有一半的人追了过来,他们追至虎寒关的入口,起初还有人大着胆子往里面冲。然而高仙庸先入了虎寒关,早已带着剩余的人战局了有利的地理位置。

连冲了好几波人都再也没有从里面出来过,突厥兵不敢再冒然攻入进去。

虎寒关的位置,三面环山,背面是与突厥相连的汪洋大海,突厥兵只需将那些可能被突围的地方给围死,便能将高仙庸困起来。

这样一来,又形成了僵局。

夜里燃起了火把,火把通明,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围绕在虎寒关的上头。

那矗立在顶峰上头的旗帜,经过惨烈的厮杀已经被鲜血染就成了红色。

高仙庸坐在山头,俯瞰着随自己而来的将士们,心事重重。

顾安轻走过来,在他身旁坐下,仰头望着夜空中那轮圆圆的明月,两人就那样坐着,良久之后高仙庸问道:“怕吗?”

顾安依旧仰着头看明月,问道:“不知殿下还记不记得,你我初次相见的场景?”

高仙庸低眉一笑:“自然记得。”

“那时候的我,只不过是每天上街上与狗抢食物的乞丐罢了,若说起害怕,没有遇见殿下的日子,所过的每天都是在恐惧和彷徨中度过,被狗追的满街跑时,那时才是才是真的害怕。可是现在……”顾安收回视线,偏头看向高仙庸道:“在殿下身边的这六年,曾经随着殿下一起入战场杀敌,大风大浪也都过了,这个时候,怎会害怕。”

“虎寒关这个地方,虽说是防守最佳之地,可是我们没有粮草,唯一所依靠的,就是身后的援军。可是你知道,他……”高仙庸唇角扯出一抹苦笑:“我没死之前,他是不会伸出援手的。”

“殿下帮助濮阳候就等同与护国府为敌,这些我都知道,但是殿下不是也明知道他此举是有意除掉你,不也是将自己置身与这种绝境了吗?”

孤军奋战是每个将领都不愿面对的事情,因为这通常就代表了死亡,尤其是像现在他们这样,在绝境当中所依靠生存希望,唯有身后的援军,然而他们身后的援军……

而高仙庸在明知道事情的结果之下,还是将坦然的将自己置身在这种绝境之中。

有风吹来,吹起高仙庸凌乱的发,他叹了一口气,仰头看向天空的明月回道:“军令如山。”

短短四个字,说的是异常的沉重。

朝堂上,高仙庸是不受宠的二殿下,入了军营,他依旧只是个副将而已,军营中的戒律,军令这两个字,足以压垮一个一身傲骨的人。

顾安没有再说什么,寒风中,通明的火把上冉冉升起的烟雾飘荡在夜空中,如魔似幻。

置身在危险中的时间最是难捱,这段难捱的时间内,突厥兵一波一波试探性的进攻,却都被他们给拦住了。

山下突厥人的尸体越来越多。

仿若过了一个世纪,可实际上才只有短短的两天的而已。

这一日凌晨,突然惊闻巡逻士兵的惊呼:“看,那是什么!”

众人循着那士兵手指的方向看去,此时他们所处的地方,背部正是汪洋一片的大海,碧波的大海上,隐隐有雾气凝现,但见那雾气中,斑斑点点的火把,遍布在大海之上。

“是敌军的援军!”有人惊呼出声。

高仙庸拨开人群走至最高处,遥遥的看向那碧波大海的深处,从一开始都没有想明白的,在那一刻,突然间想明白了。

从他知道突厥与东兰联手时,他一直也是以为,那条山道上,是东兰援军最佳的道路,然而他内心深处,一直隐隐的觉得有问题,这一刻他才知道,原来东兰的援军分成了两路,一路是从那绵延难行的山道上,而另一路则是从突厥境内,通过水路饶至虎寒关的后头。

两路军队的夹击下,困在这里的他们,死路一条。

高仙庸站在最高处,转身俯视着底下随自己而来的将士们问道:“怕不怕?”

“不怕!”

“我们的人数与他们悬殊之大,怕是这一仗,尽管我们所处之地是防守最佳之地,但是我们没有粮草,怕是坚持不了几日,这样你们怕不怕?”

“不怕!”

将士们回答的声音很齐很洪亮,回声飘荡在山涧,久久不散。

若论高仙庸最为自豪的,便是这些领出来的将士,都是曾经随他一同入过战场杀敌的,在如今这样明显生死渺茫的战局,还能士气高昂的说出不怕二字。

高仙庸仰起头,看了看渐渐发亮的天空,负在背后的手中,紧紧的攥着一枚玉佩,他唇角扬起一抹笑容,道:“那就让我们坚守在这里,拼尽全力,战至最后一刻,等待身后的援军!”

“好!”

寂静的山谷中,回荡着这一声洪亮的好字,他们这些人,对于高仙庸的话是深信不疑,然而没有人比他心中更加清楚,那一声代表信任的“好”字,让他的心是有多么的愧疚。

他就站在那里,看着底下的将士们士气高昂,他终心中不忍,仰头看向天际,那即将从眼角滑落的泪珠,就那样生生的被他忍了下去。

东兰至虎寒关身后的援军,足足有十万,加上突厥追来的军队,一共差不多有十五万。

这是一场人数悬殊之战,又是背水一战。

高仙庸其实是在赌,赌东兰的另一波援军是何时从那条山道上赶来,只要东兰的另一波援军到来,到时候颜奎他不得不出兵。

若是他出兵,那么这里久攻不下,势必会转移一部分的军力,那么届时他们厮杀出一条血路,兴许会有生还的可能。

可是,这个成功的几率是多少,高仙庸心中并未有多少的把握。

天际开始泛白时,敌军的军队便密密麻麻的一波又一波的往山头攻,又一次次的被石头与弓弩给击退。

他们没有粮草,饥饿之时只能将战马杀死,有时候碰到敌人攻上来时,痛恨之时会喝其鲜血,就这样不人不鬼的坚持了七日。

山下尸体堆积如山,石头上也都被鲜血染就成了红色,殷红的血液顺着山石的缝隙流下,在山底形成一条血河。

高仙庸粗略的算了下人数,来时的七千多人,如今剩余五千不到。

可是敌军的兵数,却依旧是他们的十倍之多。

高仙庸治军森严,这种生存几率渺茫的战斗中,这些将士没有一个人心生退怯之意,他们每一个人都沉得住气,只不过是眼中泛着触目的凶意,犹如兽狼一样,面对着攻上来的敌人,咬牙坚守,噬其血肉。

战争本是残忍的,为了生存,只能这样将自己变成野兽。

第十日时,突厥军队已经撤离至主军营一半,高仙庸知道,那是东兰的另一波援军已到,面对大军压夷洲城的情况下,颜奎不得不出手。

直至这一刻,这场战争才真正的拉开了帷幕。

东兰出兵十七万,兵分两路,加上突厥的军队,整整三十多万军队。

主帅颜奎,亲自领兵十三万,在夷洲城外十里之处,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战争。

战火连天,蔓延整个天际,东兰另一波的援军的数量传至高仙庸耳朵时,他突然身影一震。

他一直以为,夷洲城这个地方,是突厥与东兰所想瓜分之地,直至虎寒关围堵他们的军队撤离了足足一半之多时,他才恍然明白,他们两国这次的联手,所要的不只是夷洲城,怕是要在夷洲城攻破之后,便会势如破竹的攻入古阳城与之后的几个城池,攻入南安城,吞噬南安,瓜分南安,才是他们此次联手的主要目的。

这样大的野心,怕是之后还会涌现出更多的援军。

高仙庸知道,不能任由他们将军队撤离攻入夷洲城,那么即便是颜奎这样的老将领,在大军压境之下,也不敢保证此仗一定能胜。

想到这,他背脊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