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智能手机,还是纠结了好久才买的,一开始误认为手机不就是能有打电话发短信两个功能不就够用了吗?要这智能手机干嘛呢?但后来发现如果没有智能手机真的有一种被这个时代抛弃的感觉。
尽管有智能手机,但我依然习惯揣一个老人机在身上,坐车时依然习惯于买一两份报纸在手上,在车上翻一翻。我发现在车上拿着份报纸看的已越来越另类了。偌大的一座城市报刊亭已难寻踪迹,那些曾经非常熟悉陪伴我这一代人一路长大的报刊杂志早已难寻踪影。
传统媒体的全面衰败令人唏嘘。这客车差不多得等人坐满了才会开,我坐着正感觉有些无聊,这时一位满头银丝,面容清瘦,步履蹒跚的老太太走上车来,一手拿着个可以当拐杖的折叠小板凳,胸前背个布袋,手里拿着尚未卖出去的几份晚报。老太太叫卖着,尽管车内只坐着四个人,但她依然没有放弃一定要把今天的报纸全部卖出去的努力。
这卖报纸的营生多年前我是了解过的,每天早晨四五点的样子从贵阳发到清镇的批发点,卖报的基本上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零售一块钱一份的晚报都市报批发价六毛,卖一份报纸不过四毛钱的利润,不论刮风下雨,这每天要卖出一百份报纸,赚四十块钱是特别不容易的。买报纸看的年轻人几乎绝迹,而有看报习惯的老年人也日渐减少,这个营生就变得愈发艰难。从这老太太几十份报纸从早卖到晚尚未卖完可见一斑。
我也没想那么多,就掏出一块钱买了一份报纸,拿在手上看起来,老太太说了声谢谢。又把期待的眼神望向旁边正在和朋友通电话的中年男子,交谈的大意是他新买不久的车和别的车发生刮擦事故,这车是在清镇这边的汽车城买的,跑这边来修,来处理,没办法只能坐大巴车回安顺什么的。
中年男子一边打电话,一边问老太太报纸还有几份,老太太说还有最后两份,中年男子就拿两块钱给老太太道:“这最后两份我都要了吧。”
老太太连说几声谢谢,言语中竟然有种说不出的高兴。望着老太太离去的背影,我的心里无比惭愧,又无限心酸。而那中年男子也没有翻看报纸的兴趣,折成一卷塞进身边的手提纸袋里,挂了电话,继续拿起手机看他的视频。
这一块钱的差距,值得我一辈子去咀嚼,去追补。
不知不觉两个月的新书期就熬过来了。写个感言做个阶段性的总结,也告诉大家,从这里开始就得收费了。
这个书酝酿了大半年,16年9月动笔,十月投稿,十一月开始在塔读发书,两个多月来每天都熬夜到一两点,从一开始玩单机,慢慢的收藏,人气,评论都开始有了,偶尔读者的一次简单的打赏,就像打了强心针一样会让人整天都充满码字的动力。因此,在这里首先感谢两月来一直给我无私支持的读者亲亲们,希望你们上架后一如既往地支持哦!
写书很多年,一直都在黑暗中煎熬,希望遥遥无期。就在自己几乎快要彻底放弃码字这个想法的时候,在塔读这里意外又把这份梦想重拾了起来。因此在这里要感谢塔读,感谢云帆编辑,让我的生活在16年年尾因为这一抹希望的光彩而开始发生一些改变,虽然写书尚未赚到什么钱,如果不是因为塔读给了我这一丝希望,这个年我都不知要怎么过了。
网络文学的繁荣离不开读者的踊跃参与与大力支持,正版阅读实在比白菜价还白菜价,买棵大白菜的钱都足够作者激动好一阵了。多读书,少抽烟,少玩几把麻将,因为读书不但能带来快乐,更能带来希望。
为了不再因为钱的事跟老婆吵架,为了孩子上幼儿园的学费,为了等了我几十年一直没有带给他们什么惊喜的年迈的父母亲,一刻都不敢懈怠,唯有每天都不松懈,多码字,才会多一份希望。
本书就像我的另一个孩子,我会认真对待他,承诺一定有始有终,不论最终是三百万字还是五百万字,一定会写完结。而且从二月上架开始,除非特殊情形耽搁,每天保持万字更新,也希望能快点把书写完,让喜欢这个故事的不用催更,一次看个爽。17年我们一起继续携手前进!
以下是消费与充值讲解:
【塔读消费标准】
每1000字消耗3塔豆。
【充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