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滋养

夏小语是教过小蕴喊“姨婆”的,小蕴说话顺溜,自然是不成问题。但是小树苗说话不太顺溜,听到父母喊梅姨叫姨,就也是跟着喊“姨”,虽然辈分上有些不太对,但是也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梅姨也乐得这小树苗喊她叫“姨”。

放好行李之后就是洗漱,然后换上家居服,接着就是一家人围在饭桌上吃梅姨准备好的饭菜和老火汤了。

梅姨会很多种汤的做法,在得知夏小语和萧罄鸣喜欢喝老火汤之后,只要条件允许,就会煲一锅汤。

等他们休息好了之后,夏小语就打电话给钱美辰,问起她这段时间的事情。

张文杰是留在这边工作,工作地点虽然不像过去在学校那么近,但是也不算远,开车的话,也是方便得很。

至于钱美辰,她找了一份比较清闲的工作,工作地点没有张文杰的那份工作那么远。

她的这份工作,不许要用到很高深的知识,和她学那么多知识相比,有些大材小用了。

钱美辰说,她之所以会选择这么一份工作,就是因为她还惦记着家里年幼的女儿,想有多点时间陪伴她成长。

虽然他们请了保姆,但是毕竟不如亲生父母照顾得那么细心。清闲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更适合她现在的这种情形。

“美辰,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上班的?”夏小语问她说。

“我已经上了两个星期的班了。文杰上班的时间比我更早。”钱美辰答道:“你们呢?”

夏小语想了想,回答说:“快了。我和罄鸣就是掐着时间过来这边的。”

“虽说如此,可是他们毕竟上了年纪,再厉害的武功也不比当年。另外,再厉害的肉身,也比不上武器的力量。”萧罄鸣还是担忧着这个问题。

萧罄鸣抱着他的腰,微笑着说道:“你刚才所说的,只是极少数的例子。大多数在终南山隐居的人,他们面对的困难只是大自然的风霜雨露。当然,滋养他们的,也是大自然。”

终南山里面有很多隐者,几十年如一日地过着与世隔绝的清修生活。有的住在山洞里;有的自己用石头和木头建起了简陋的房子,都是多年来一步一步修建成的。

他们很少成群居住,大都是独居,极少打扰到周围苦修的邻居。

他们所需极少,但是精神上即为富足。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会到山下采买油盐粮食等物。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在屋舍旁或者是山洞附近开辟一些可耕种的土地出来,种上一些农作物。

这些人,有些饰修道之人;也有一些人还在尘世中,只是偶尔过去隐居一段时间,以躲避尘世中的喧嚣;更有一些人,是因为得了绝症,在已经没有方法延续生命的时候,过去找个地方度过生命最后一段时间,因为山里空气好,灵气十足,反而病情逐渐好起来。

媒体就曾经报道过一个女子,是在患了绝症后到了终南山,她在山上用木头搭建了一间房子,为了人身安全,她养了一条狗,她独居在终南山一个角落里,研究山上的植物,辨认常用的草药,甚至亲口尝过某种有毒的草药,然后用另一种草药给自己解毒。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静静感受着大自然的灵气,反而在不用治疗的情况下还活得好好的。

夏小语和萧罄鸣坐在沙发上,夏小语背靠着他的肩膀,说道:“罄鸣,有很多人说,去当尼姑或者是和尚的人,就是看破红尘了。你觉得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我总觉得很有问题呢?要是我某天看破了红尘,我肯定是不会去当尼姑的。你想啊,在寺庙里出家,其实也是很忙的,还是尘世中的事情,忙着接待香客,煮斋饭啊,等等,比不出家的人还忙耶,怎么就是看破红尘了呢?”

萧罄鸣转过身,伸手抱住她的腰,微笑着道:“出家那是信仰。未披袈裟嫌事琐,披上袈裟事更多。”

夏小语笑了,说道:“听你这么一说,好像有点道理。真的看破红尘的话,就不会参与到那么多事情当中去。既然这样,那就只能用信仰来解释了。”

萧罄鸣开口道:“我师父的这个师弟,我应该喊他为师叔吧。他有可能就是看破了红尘才隐居的。”

夏小语抬头看向他,“也许是他本来就喜欢大自然呢?这可不一定是看破红尘。不是所有到那边隐居的人,都是在红尘中摸爬打滚后受过伤害的。”

“谁说看破红尘就是一定受过伤害呢?还有可能就是他们厌烦了这种生活方式,而去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萧罄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