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章喜把夏小语带上楼,夏小语放好背包,夏章喜就关好门,接着两个人下来了。
屋子里很多人在哭,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还是念念有词的哭,就是唱哭。
夏小语被吩咐和大家一样跪在地上,过了一会儿,夏小语整个人不再紧张,眼泪就又流出来了。
奶奶的去世,夏小语是悲伤的。
但是,上辈子,奶奶去世时,夏小语并没有流泪。
因为,夏小语一面对这伯父这边的这么多人,平时习惯了小心应对,就会非常紧张,紧张到可以把奶奶去世的悲伤都淹没掉。
夏小语不是那种随便在别人面前哭的人,面对着对自己不好的人,哪怕受再多的责备和打骂都哭不出来,只会越来越气愤,整个人越来越紧绷。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看到自己流泪的!
只有面对着对自己好的人,夏小语才有可能哭出来。只是,这样的机会,少得可怜。
但是,很多人,都以别人有没有哭,去判断那个人的对错,哭就是有理。
当哭与不哭成为了一种判断对错的指标,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
当一个人学会了用眼泪来博取同情和支持,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上辈子,周围的人都说:“你奶奶生前那么疼你,你怎么就不哭呢?你这个样子,一点都不伤心,忘恩负义啊!”
所有人都责备夏小语,责备她的话像潮水般向她涌过来,越是责备,夏小语越是觉得周围人的可恶,浑身紧绷,哭不出来。
夏章喜当时是哭得稀里哗啦的,周围的人都赞叹她,说她孝顺。
后来夏章喜告诉夏小语,说她不是因为奶奶而哭的,她是看见自己的妈妈哭了,自己才哭的。
是的,夏章喜有妈妈在身边,所以她整个人都是放松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而夏小语,在这里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只能像刺猬一样,竖起满身的刺,不敢笑,也不敢哭。
这辈子,夏小语有了些许改变,对着这么多人,也能哭出来。她给自己做了心理建设,无视周围所有的人,在心里想到奶奶对自己的好,无声地流着泪。
一回到村里,夏小语就到林小燕家取钥匙,把一袋糖果送去了她家。
在夏小语和奶奶到城里过春节的这几天,还是林小燕帮忙照料的。
林小燕看见夏小语回来了,非常高兴。
回到家里,夏小语就把里屋地里的南乳坛子挖出来,把存单从帆布背包中拆出来,放好。
此后,开学前的一段时间里,夏小语又开始了每天忙碌而有规律的生活。
每天早上坚持锻炼身体,喂鸡和兔子,清理兔舍和兔舍。
做完这些,夏小语就开始学习,除了看书,还读书,读一些语文书上的好文章,也读三堂哥给自己的初中英语书上的课文。
虽然上辈子自己自考大专英语都毕业了,口语发音也是纯正的美式英语,这辈子的英语科目应该不用担心才是的。但是,英语毕竟不是常用的语言,很容易就能忘记得七七八八。
现在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程,初中也只是学习基础英语,要想保证自己忘记得不太多,只有坚持学习,哪怕每天只学习十分钟也能达到目的。
把三堂哥的初中英语课本都读得滚瓜烂熟了,夏小语就去读那本小小的英文词典,每天就读一点点,就那么一点点,证明自己没偷懒即可。
不过,这个年代的英语课文,假如有录音磁带的话,都是英式英语,大概是在二零零零年之后教育部门才开始把教材中的录音换成美式英语。
不过,这个问题关系不大,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发音上只是大同小异,除了有部分词语的拼写不同之外,其余的知识都是一样的。
想起上辈子自己学英语时,同一套教材,英式英语买一套,美式英语买一套,全部都学。现在想来,真是没有那个必要。
正因为上辈子自己多余的浪费钱的举动,所以,英式英语自己也是会的,只是在使用的时候,习惯了美式英语而已。
差不多要开学的时候,家里的布艺品也存了不少。夏小语就又和奶奶去了一次镇上。
到了红姨那里,红姨一脸的笑,对夏小语说:“上次你们做那么多布艺品是对的,我姐那边的店铺,还不够卖呢。这个春节,生意比起往年还要火爆啊!”
夏小语和奶奶听了,也是一脸的高兴。
红姨算了算钱,一共给了夏小语四百五十元。两个人交换了收条后,夏小语和奶奶又像过去那样,朝农业银行走去。
压岁钱三百五十元,再加上刚才红姨给的四百五十元,一共是八百元。
夏小语把去年寒假期间存的两张定期存单也都取出来了,那两张存单一共是两千元,利息是两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