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向那本书伸去,取出来,那是一本薄薄的书——《从根号2谈起》。
《从根号2谈起》是上辈子夏小语镇上读初中时,在图书馆借到的一本书。在那之前,夏小语从没想过,有人可以把数学知识,用如此有趣味的语言写出来。
这本书,读小学的学生可以读,读初中的学生可以读,读高中的学生也可以读。
虽然里面涉及到的知识,已经不只是初中知识的范畴了,但是夏小语当时只是一个初中生,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过这样一个经历:你在看一本书,书上的内容是半懂不懂的,但是,你却很喜欢阅读,爱不释手。
《从根号2谈起》,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夏小语在借到这本书的时候,很想把它读完读懂,可是还书的期限很快要到了。于是,她便想了个办法:抄书。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她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在抄着这本书,以至于累得在课堂上睡着了……要知道,在这之前,夏小语可是个听课非常认真的学生。可惜的是,最后还是来不及,虽然是薄薄的一本书,里面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就算每天废寝忘食地抄,也只是抄了十分之一。
后来,夏小语在互联网发达的时候,上网搜索过这本书,发现网上竟然显示这本书是2004年出版的。但是夏小语明明在九十年代就读过这本书,到底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在2004年再版了吧。
夏小语还记得,后世也在新华书店见过这本书,是旧版书,可惜的是,那是一套丛书其中的一本,新华书店不肯单卖这一本,夏小语只好打消了买它的念头。
把思绪从过去的记忆中抽回来,夏小语看着眼前的这本书,翻看了一下,是旧版的,可以单卖。心中不由得大喜。
最后,夏小语买下了这本《从根号2谈起》和之前挑好的那本初中的数学竞赛书籍。一共用了六元三毛钱。
自从买到了这本《从根号2谈起》,夏小语就再也不愿意外出逛街了。每天除了下楼吃饭,都是躲在五楼夏章喜的房间里看这本书。
有了这本书,夏小语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这上面了,日子也过得飞快。除夕过完了,夏小语就大了一岁,九岁了。压岁钱拿到了。在数钱时,夏小语还是会把注意力从书上离开一会儿的。这一年一共收到了三百五十元压岁钱,和去年是一样的。
夏小语和奶奶也像去年那样,在年初二回木阳村了。夏小语的帆布背包和出城时相比,多了两本书和一套衣服,但是她也不觉得重。
这一次出城离上一次出城已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夏小语觉得这样正好,不用总是对着伯父那一家人,就不会记起上辈子的烦心事。
第二天,夏小语把家里的活干完了,就准备出城事宜。首先,把存单再次小心地缝到背包的夹层中,活期存折里面没钱,就没再带着去,把玉镯、记账本和它一起放进南乳坛子中,像上次那样埋在里屋的方砖底下。
衣服没有多带,穿一套,带一套,去年的衣服买大了,今年还能穿。奶奶决定到了城里再给自己买一套新衣服过年。
夏小语从自己的笔记本中挑选了一个面积比较小的,带上。同时还带上一支铅笔、一个转笔刀和一块橡皮。带上这些,看书时想做笔记,就没必要在那边买了。
脚下穿的鞋子是前两个月买的红色的运动布鞋,在春节期间穿,正好合适。
到了镇上,两个人又乘了一次客车,一个小时后,在伯父家附近的站点下车了。
这一次,因为田地都给别人种了,奶奶没再像上次那样提着各种豆子了。两个人身上的负担都不重,可以慢悠悠地走着。
这个时候,街边比去年多了很多卖桔子的水果摊。春节,桔子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水果,取意“大吉大利”。
要问过新年是什么味道的,夏小语一定会告诉你:“桔子的味道,就是过新年的味道!”此处的过新年,仅指过农历的新年。
过新年的时候,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是有人群的地方,就能闻到桔子的香味。
桔子,是芸香科的一种水果,光看它所属的科,就知道它是飘香的。
桔子是一种矛盾的水果,很多人都喜欢吃,但是老人家们总是告诫后辈们:这种水果不能多吃!
夏小语身在广东,这边的老人们总喜欢说:“桔子太寒凉了,不要多吃!”
北方那边的老人们说:“桔子吃了会上火,不能多吃!”
桔子:无语中……
事实上,夏小语也搞不清楚桔子到底是寒还是热,只是知道——不能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