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了三千元的一年期定期,到手是一张存单;一百元存了活期,有一个存折本子。剩下的几十元,夏小语还是放在钱包里,平时需要时使用。
夏小语打算,整百的钱存活期,到了整千的时候就存定期。等以后有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使用。
夏小语把存单和存折小心放好,放在自己做好的一个小棉麻布袋中。这个棉麻布袋有拉链,能放下存折,不用折起来。放好了存单和存折,再把这个小棉麻布袋小心地藏在手提的棉麻布袋中。
无论是在存钱前,还是存钱后,奶奶都刻意地和夏小语把布袋夹在中间,就这样在街上走着。夏小语都觉得俩人太谨慎了。不过,谨慎并不是一件坏事,在很多时候,还是低调点更能保证安全。
镇上有一个市场,哪怕不是集市日,也有不少人在这边卖菜买菜,买菜的人包括镇上的居民和靠近镇上的一些村落的村民。
石亭镇靠近大海,所以海产品比较丰富。夏小语看到,卖鱼的摊档里,有各种各样的海鱼和塘鱼。如今伯父一家已经不在村里住了,伯父也没再出海,便没有多少海鱼吃了,奶奶便买了一点带鱼。
带鱼,肉质鲜美,它的表面有一层灰,那层灰富含卵磷脂,是补脑的佳品。放在后世,它还会多一个优点,就是不易受污染,因为带鱼是深海鱼。不过,后世,也有人说,有的人为了使带鱼好看,给带鱼刷银漆……这个,夏小语不知道是否可信,不作评论。
后世好多海鱼,使用甲醛、明矾这些来“化妆”,都不是什么秘密了。虽然海鱼绯闻多多,夏小语也还是会买海鱼,其中带鱼也会买。蒸出的鱼,眼睛会突出,甚至掉出来,就是新鲜的鱼。
夏小语还看到了有人在卖鲎,鲎还叫“两公婆”、“夫妻鱼”,因为它们总是一公一母在一起的。鲎是蓝血动物,后世实验室会捉它们采血,然后放生,采到的血在医学上能救很多病人的命。此时人类大量捕捉鲎,导致它们后来急剧减少,后世好像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同时,夏小语还看到了花螺,花螺也叫“东风螺”、“南风螺”,味道鲜美,很多人喜欢吃,但是很多人吃了都会拉肚子,明知道吃了容易拉肚子,还是有很多人会去买来吃,可想而知它们有多好吃了。此时花螺非常便宜,一两毛钱一斤,后世因为数量少了,它们能卖到六十多元一斤。
因为带着存单和存折,奶奶紧张,夏小语也跟着不自在,就没有什么心情继续逛下去了。奶奶买了鱼,还买了一些猪肉和一些日用品,就和夏小语回到村里去了。
取出南乳坛子,夏小语放好钱,记了记账,发现自己已经有三千一百多元了。
夏小语想着,是否应该把钱存到银行里?在这个年代,银行系统不太稳定,很多人手中的钱也不多,有的人有钱,想存钱,但是又不识字,怕被骗,大都是都是把现金放在家里。
假如可以的话,还是存银行的好,存银行会有利息。
村里通向镇上的大路边,有家信用合作社,离村里很近,夏小语本可以早点存钱在那里。可是信用社和村委会的距离很近,伯父夏日辉交游广阔、八面玲珑,经常和他们打交道,夏小语便打消了把钱存在那里的念头。
如今,伯父一家都到城里去住了,但是关系还在,夏小语也还是不想把钱存在这里。一是担心着伯父和这里的人还有联系,二是这个靠村的信用社将来会被取消,转到镇上不知要办什么手续。为了避免各种麻烦,还是存到镇上的大银行比较好。
四大行中,在镇上,夏小语只看到有农业银行,所以,夏小语打定了主意,要把钱存到农业银行。
手中的人民币,有很多还是新的,要是放着等将来升值,也可以,不过夏小语还是打消了等它们升值的念头,自己对钱币没什么研究,等它们将来值钱了,物价也升了。还是存银行好,有一点利息,也容易携带。
晚上,夏小语和奶奶提起去银行存钱的事情,奶奶同意了。在金钱方面,夏小语对奶奶还是放心的。其实,奶奶在金钱方面,对夏小语也是信任的,无论是卖兔子卖小鸡得到的钱和压岁钱,还是上次买铅笔袋和发圈得到的钱,奶奶都很放心地让夏小语拿着。
临睡前,奶奶打开墙边的木柜子,从木柜中拿出一个木匣子,从匣子中掏出一个黑色的玉镯。
奶奶把那个玉镯递给夏小语,说:“小语,这个玉镯就给你了。”
夏小语接过玉镯,对奶奶说:“谢谢奶奶!”
这个玉镯很大,不适合夏小语这样的小孩子戴。夏小语知道,奶奶有两个这样的玉镯,一个是打算给自己的,还有一个是给夏小芳的。这是奶奶一直念叨着的。
上辈子,奶奶去世后,夏小语并没有拿到这个玉镯,但是却看见夏小芳戴过一个,不过没戴几天就被她不小心摔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