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擦!反正这事儿你越想越觉得其中有问题。

那我实在没有办法了,但咱有人才啊。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我想不出来,有人能想啊,叶城人才这么多是不是?

于是,我直接就张贴告示,谁有办法破城,破了之后要升官给升官,要发财给发财。

还真别说,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这话可真是一点都不假。

当时就有一个农民找上门来了,这哥们见了面之后,二话不说,开口就来了句,“我有办法!”

可给我开心坏了,赶紧的追问他,到底是啥办法?要真是能说个一二三出来,到时候荣华富贵是大大的有。

这人叫做“李阿福”,属于那种好吃懒做的主儿,真是啥本事都没有。可偏偏有一点……他因为是当地的地头蛇,混迹于市井之间,可以说对于当地的地形那是了如指掌。

当时按照他的说法,这个城池光是打是打不下来的。即便你就算是想要直接围死它,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啥呢?

根据孙子兵法来说,两边交战,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所以很多人是围住了城池之后,能不打,那就别打,活活的让城里面的人饿个半死,然后就投降。

事实上,如果不是我的时间不够了,耗不起这么长的时间,我真打算是这么做的。

可惜,根据李阿福的说法,这城里面其实是有水道的。那也就是说,这个水道是跟另外一座城池相连,还十分的隐蔽。

无论我们这里如何的围困,对方依然可以从外面的水道里,把粮饷什么的直接运送进来。到时候你就等着吧,城里面的人没有先饿死,倒是你这围城的外面人先饿死了。

当然了,这城池里面有水道,这事儿呢是好事儿的同时,也是个坏事儿。

咋说呢?

你修建得隐蔽,便于自己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偷偷运粮食。可是相同的,那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敌人并不知道这里的情况之下对不对?

一旦敌人知道了这情况,那试问这条水道被敌人夺取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可以说,那简直就是一场敌后务工的现实版啊!

李阿福的说法很简单,让我们从这个水道,派遣一批人乔装打扮,装成农民军的人,假把式的进去运送粮食。在约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双方内外一夹击,必然可以攻破城池。

这方法一说出来,现场的所有人都说妙计啊!

但是我觉得,这事儿没有那么简单,兴许我们可以把他更加的扩展化一下。

刚才好像李阿福说过了吧?

这个水道是前后两个城池,秘密相连的地方。如果说,这边可以让人潜伏进去里应外合,然后拿下城池。那么另外一座城池,为啥不能用相同的办法呢?

最重要的是,如果我这边的城池拿下,失陷了,那边的人是不是就知道了?就会错过一次上好的时机啊。

先说这个成!

当初怎么成就了他呢?

就因为努尔哈赤进攻,然后袁崇焕守城,利用大炮进行攻击。让满清八旗损失惨重,据说在交战之中,还一炮打中了地方的指挥部。

就这一发,然后努尔哈赤据说给打死了。

从此袁崇焕名声大振,还成为了辽远总督。

后来皇太极来了,这家伙厉害了。

进来之后,一路烧杀抢掠,袁崇焕急匆匆的前来救援,接下来的事情那就不理解了。

比方说,皇太极的部队朝着一个城市去了,袁崇焕那是不吃不喝,急急忙忙的抢在了前面。

抢在了前面到达了这座城市之后,接下来干嘛呢?

进去关上城门,然后准备战斗。

可惜,皇太极不鸟他,继续朝着首都进攻。

袁崇焕又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累个半死的抢在了前面,再次准备战斗,皇太极还是不管,继续进攻京都。

就这样,完全是傻子一样的作为,最后跑到了京都城下,要求进城去。

崇祯能答应吗?

你看看这一路上,袁崇焕的部队抢在了皇太极之前,可他压根不打,就他妈守在城里面。皇太极在外面烧杀抢掠,多少的地主和农户那倒了血霉啊?

这在崇祯看来,这货哪里叫来救援啊?简直就是”伴走”嘛。这一路的过来,都已经到了京都城下,老百姓都传言是这家伙把敌人给引过来的!

咱再退一万步说,当时那种情况下,满清八旗是一路烧杀抢掠过来的,这都已经到达城角下了,鬼才知道这支部队是谁的?

万一是满人化妆,骗你开城门的怎么办?

甭管是那一点,反正崇祯不让他进去,你就给我在城墙下战斗,对付八旗!

等到袁崇焕把敌人打跑了,崇祯终于是度过危机,腾出手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弄死这混蛋。

其实仔细看看历史,就会发现特有意思。

袁崇焕为啥会这么做,弄这么奇怪的打法啊?

说白点,这哥们其实也有点作死,吹牛吹得有点大了。

之前说是打死了努尔哈赤,为啥?

靠的是城墙和大炮啊,所以皇太极进来之后,为啥他要抢在最前面,进入城墙去?

架炮呗!

袁崇焕也知道啊,自己在野外战斗,那绝对不是八旗骑兵的对手。只有利用坚固的城墙,火力巨大的炮,引诱皇太极攻城,然后复制他老爹惨败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