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份荣耀却碍了好些人的眼。
元和四年初,以范阳卢氏为首的氏族集团不满被蔺荀压在身下,试图将他铲除。蔺荀手握重兵,耳目众多,岂会不知此事?他将计就计,以清君侧为名重新洗牌王都洛阳,斩杀官员士族官员一百二十有余。
那一夜,洛阳宫内血流成河。
至此,蔺荀挟天子以令诸侯,大魏大权十之五六落入他手。
之后蔺荀便开始清理地方,仅用一年时间就将残存大魏境内的外族全部驱赶出境。
时至今日,大魏还余以临淮王为首的江左,徐州的许牧,西蜀之地的张枞还未降服。
近年来,无数的人言蔺荀有不臣之心,欲代魏自立,私下辱他乱臣贼子,言他睚眦必报,毫无人性。高措曾于他有知遇之恩,他却不感恩图报,杀高取而代之,乃天生反骨,绝非忠义之徒。
可即便如此,他手中权势不但未减,反而愈盛,而今魏帝与卢太后见了他,都要礼让三分。
……
蔺荀前脚派人驻扎进汝南王府,确定一切无碍,后脚便匆匆扎进了一间院子。
不待传唤,庾清已经将军医梁正领到了他的跟前。
蔺荀盘腿席地而坐,扬眉,“伯先果然料事如神。”说着,将僵直的右手胳膊探了出来。
梁正出身不高,却因医术出众入了贵人眼,曾为范阳卢氏驱使。三年前,他因得罪卢氏贵族,被打的只剩下了半条命,本以为必死无疑之际,是蔺荀怜惜其才,出手救了他。
梁正死里逃生,对蔺荀感恩戴德,此后便常伴左右,供其驱策。
至此,他便对这些个所谓的门阀贵族再无好感。
梁正查探一番后,神色变得难看,联想起蔺荀五年前的遭遇,很为他不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日刘巽等自诩不凡的世家子弟欺侮主上时,怕是没想到他能有今日雄才。
梁正阴阳怪气哼道:“这华容郡主真真不识好歹,她为王邈所弃,主上不计前嫌,千里来求。她倒好,非要故作姿态登上那城墙,若非主上及时阻止,以身相护代她受了这许多冲击,恐怕——”余下的话对上蔺荀冷厉的眼神,戛然而止。
梁正惶然,额生冷汗,“属下失言,主上容情。”
事已至此,一切皆成定局,负隅顽抗只是徒劳。
阿妩几番示意下,王氏终是开了城门,迎蔺荀入内。
蔺荀的军队入城后并没滋扰百姓,也没拿百姓一针一线,一分一毫,只径直往汝南王府所在而去。
至此,阿妩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了放。
只是她一想到日后将要面临的处境,脑中便似翻江倒海,头疼欲裂。
阿妩从未想过,以蔺荀的出身,竟能一步一步踏上如今这等地位。
此子出生孤微,身份低贱,其上有一兄姊。
据闻蔺荀与其兄蔺久曾为临淮王府中之奴,后来不知何故竟从了军,于承平二年加入高阳郡守高措麾下。
短短几年,蔺氏兄弟二人军功不断,逐渐扬名,成为高措手下数一数二的猛将。
承平五年,因诸王争霸,无暇顾及边关,北方胡人趁机入境,虐杀北方无数百姓,百姓被迫往南,欲往高阳投靠高措,谁知他竟以城满粮竭为由,拒绝百姓入门。可对有身份的世家贵族,他却大敞城门,扫榻相迎。
其实当时城内的情况是完全足以接纳五千流民的,何况这批南迁的流民,十之六七为妇孺。
身为一方长官,怎忍见死不救?
高措之所以不接纳流民,无非是其身上无利可图罢了。
越到后面,盘踞城外的流民便越多,久驱不散。
最后,高措为忍无可忍,为逼退流民,欲将盘踞城外的百姓全部射杀。
蔺氏兄弟与高措意见不和,蔺久素来心善,知晓此事后盗了高措的手令,想偷开城门。高措知晓,大怒,意趁此机会诛杀声望渐盛的兄弟二人。
蔺久不幸被捕,高措先将之重伤,再以他为饵激怒流民。流民听言是蔺久下令拒绝他们入内,还向高处献计意图将他们射杀,愤怒不已,群起而攻之。
最后,蔺久惨死流民之手。
高措本想借荀久之死屠戮这一批流民,熟料蔺荀半道杀出,先发制人取了高措首级,坐镇高阳。
蔺荀接手城池的头一件事并不是大开城门,而是下令屠了□□的三百流民为兄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