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代表坐在那里干等,说了些闲话,很快就晚上十点多了。
有人来通知说,领导临时有事了,请他们把一些想法或建议写下来,他会交给领导。
几个代表有了上当受骗的感觉。
既然人家不来了,干等不是办法,只好回去了。车子人家早就备好了,他们坐上去后,发现车子很豪华。车子把他们一一送回了家。
陈老三发现闹腾了一回,没有什么收获,不能实质性地解决问题。
第二天,村民到他家商量对策。他说他会继续去县里反映情况,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昨天的事闹得人人皆知,一不小心他成了名人,这有个好处,那帮人也能随便动他了。
大家说了些要小心的话。
化工厂周围几个村庄都有人过来与陈老三联络,说团结力量大,大家一起向上反映情况。这给了陈老三不少信心。
虽然陈老三觉得白白地闹腾了一回,实际上,这次闹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群众到县政府闹事聚集的消息不径而走,传遍了整个县城。虽然苏县长一再要求封锁消息,但在这个通讯手段极为发达的年代,这种要求是不可能的。
上头也知道了。
市长,也就是爱君的爸爸,极为震怒。化工厂是艾城的纳税大户,经济支柱,怎么能说关说关?这种想法要不得,艾城的做法太软弱了,他要求苏县长采取强硬的立场,要严厉地惩罚那些带头闹事者。
他明白,化工厂如果关了倒了,他的仕途也就差不多了。
苏县长向他说起了春水,说这个人在整个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艾城现在发生的种种事端,都与春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春水,他与这次事件有关?市长有些疑惑。
苏县长事无巨细地向市长说起春水是怎么千方百计地搜集证据联络证人试图搞倒化工厂的的。这中间有凭空臆想的成份,有添油加醋的情节。
市长又极为震怒。这个他一手提拔重用的人正一步一步地走向他的对立面。
他对苏县长说如果事情属实,就不能手下留情。
苏县长心领神会。得到了上方宝剑,他心里踏实了。
回来后,他突然觉得思路明朗了,既然所有的事端都是春水挑起的,那么就要把矛头对准春水。解决了他,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当然,有些事是能做不能说的。在官场上历练了一辈子,他知道的就是阳奉阴违,两面三刀,说的是公家事,做的是自家活。
他叫来了王局长,要他不惜一切代价,利用一切手段,不管是合法的违法的,找出春水和他的女人,活有见人,死要见尸。
有了县长明确的指示,王局长也心里有底了。
明的就是加大通缉抓捕的力度,放下其它的工作。暗的就是利用黑社会,雇佣杀手,目标就是春水。
第二种方法往往更有成效。
第二天,春水的肖像贴到了大街小巷,他上了通缉令了。通缉令中说春水贪污受贿,与黑社会相勾结,悬赏五万元捉拿。
通缉令是在王局长一手操纵下发出的,在程序上是不合法的。
人们惊愕了,不解了,这春水,怎么从公安局长变成通缉犯了?不过这年头,各种怪事奇事看多了,议论完了后,就不去管这事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等待他的竟是看守所。
不过他也不急不恼。这个结果他想过。他来的时候就把所有的可能想了一遍。甚至他想过死亡。
如果他的死,能唤醒有些人,能使更多的人关注陈胜村、艾城的恶劣的环境问题,这也值了。
不能不明不白地死。
他来的时候与村里的四柱约好了,每隔一个小时打一次电话。如果打不通了,关机了,就说明出事了。四柱就会带着乡亲们到县里来要人。
四柱是他一起玩大的伙伴。
他进了看守所,热情地与同监的室友打着招呼,为他们递烟端水,少受点苦少挨点打。他知道,很快就会把他从这儿送出去。
果然,四柱带着乡亲们来了。不但在陈胜村的村民,周围村庄的,县城郊区的,见浩浩荡荡的队伍向县政府而去,就不约而同地加入了队伍当中。
这是王局长没有想到的。
他正在喝酒呢,向下属吹嘘着,他是如何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几年的逃犯的。
几个下属不断地敬酒,说着谄媚之语,把王局长说得不知东南西北了。
五十三
王局长酒酣之时,还唱了首小曲。旁边的下属心领神会,他唱小曲了,就需要一个美人陪伴侍候了。
这时,他接到了上头的电话。
又出事了,而且是更大的事。
成千上万的人把县政府的大门围得水泄不通。
王局长看了看时间,七点多钟,正是晚饭时间,这还让不让人活了?但这十万火急的事,缓不得,他匆匆地赶去。
已经有人拿着喇叭喊话了:“乡亲们,现在领导们下班了,有事明天再来,好不好?赶紧回家吧。”
他喊他的,根本没有人理他。人们欲冲进大门,面见县长。
门卫挡不住,值班的人员挡不住,匆匆赶来的几个警员挡不住。
王局长赶到的时候,人群已经挤满了几个大院。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他的额头冒出了汗珠。如果事态失控,那可是要丢官帽的。
事情很快报告给了苏县长与刘书记。
苏县长在市里开会,正吃着晚饭。他一听就立刻赶回来了。
人们要见他,他不见是不行了。
他回到县里的时候,听到人群有节奏地喊着:“释放陈老三!关闭化工厂。”
这是怎么回事?王局长怎么办事的?
他先把王局长找来,问明情况。王局长也是一头雾水,这前脚才把陈老三弄到号里去,后脚就有人来闹事了,消息传得太快了吧?
苏县长冷冷地看了王局长几眼,现在还不是兴师问罪的时候。他问王局长有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