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技术问题

最爽新人生 老眼儿 2246 字 11个月前

电影的服装也很重要,原《魔兽》电影里的服装来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服装设计师从意大利、德国、法国、墨西哥,印度和中国的650多种单独的服饰元素中采购。接近100套的暴风城军队盔甲都在新西兰制作,使用聚氨酯作为轻量级组件,以减轻对演员的负担。兽人装甲是用天然纱线配以“部落质感”创造。装甲士兵的马是用泡沫和塑料在英国搭建的,根据动物的物理扫描测量而成,马鞍在西班牙制作。

还有兽人演出被实时扩大至最终规模,超大型兽人参与电影的特效镜头有接近1300个——这些兽人每个都有两米多高。为了得到正确的演出,导演邓肯·琼斯想拍摄扮演兽人的演员和扮演人类的演员同行,这意味着动作捕捉技术被用于检查最终拍摄的样子。多部摄影机被隐藏在现场的多个地方,多达125台摄影机分布在艾尔文森林,为了在他们身穿带动作标记的紧身衣时捕捉肢体动作。这些动作被实时处理,使得摄影机取景器可以显示与成片中兽人相似的影像。

当然了,拍摄电影很重要的部分,就是ilm带来的,其最新的面部捕捉系统。

这个技术很重要,直接关系到电影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周方远想要投拍魔兽电影,其实之前就已经打听过面部捕捉技术了。

好在,这个年代面部捕捉技术已经有了。

面部捕捉,也叫动作捕捉,说起这个词汇,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电影,好莱坞,而印象深刻的角色例如《指环王》里的咕噜,《阿凡达》里的外星人,再比如绿巨人浩克,动作捕捉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让虚拟人物看起来并不虚拟,真实的仿佛就在身边。

但是动作捕捉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到咱们现在看的这个程度,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展过程,那么这个先进的技术会用在哪部片子里呢?正确答案是州长先生的《终结者ii》。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早在光学式动作捕捉刚刚起步时,电影人就已经盯上了这门新技术。1990年的《全面回忆》是首次使用动作捕捉技术的电影,片中使用该技术的镜头仅有几秒钟,即施瓦辛格饰演的男主角经过x射线时的镜头,由行业佼佼者motionanalysis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

再后来是美国本土国民级的作品《星战》系列,而应用的影片呢则是1999年的《星战前传1》。饰演加·加·宾克斯的阿梅德·贝斯特参与了片场拍摄和表演,然后在专门的动作捕捉棚内表演,供动画师采集动作,而后动画师制作的虚拟加·加·宾克斯又被放回贝斯特在片场拍摄时所在的位置。

两年以后有一部片子叫《最终幻想:灵魂深处》,这部片子在人物真实感上下了大功夫动作和真人一样自然,实现了全程都用动作捕捉,甚至还实现了多人同时动作捕捉,成为动作捕捉史上的经典作品。每一次都是技术的革新。

直到动作捕捉的分水岭《指环王》横空出世。因为同在01年上映的是注定是留名影史的佳作《指环王》,经典的动作捕捉角色咕噜诞生了。《指环王》成为动作捕捉技术发展的分水岭。时至周方远重生前,动作捕捉技术飞速发展,但是回头看01年的咕噜,仍不得不佩服。负责影片动作捕捉的是大名鼎鼎的维塔工作室,绝对是膜拜级别的团队,扮演者就是被现在我们所说的“奥斯卡欠他一座小金人”的安迪瑟金斯大帝。无可匹敌,直到现在也是动作捕捉演绎的第一任。

《指环王》的动作捕捉流程跟《星战前传1》一样,安迪·瑟金斯先跟其他演员一起去片场表演,然后回到维塔工作室的动作捕捉棚,一个人重演一遍咕噜的动作,动画师们将动作数据记录下来,经过处理便制作出了那个神神叨叨、精神分裂的咕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