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 23 章

“哦!”连孙钊都扔下笔跑了过来,“一甲第二,好厉害,那第一名是谁呢?”

贾琰看着信:“舅舅只说正行兄中了榜眼,他知道结果比放榜要早一步,等到朝廷布告天下的时候才能知道状元是谁。”

孙钊点头,咂舌道:“我要是能考中进士就好了,榜眼就不想了。”话音刚落就被哥哥教训,孙钟从志存高远说到了君子不自弃,念的孙钊抱头而逃。

贾琰在一旁看着他们兄弟边笑边仔细看信,信中说抵达京城之后一切都好,让贾琰好好读书,注意身体。

后面还有黛玉的信,祝阿琰哥哥下次乡试必定中举,然后就来京中,又说她认识了好几个姐姐妹妹。贾琰笑着看黛玉的信,想着回信的时候一定要夸上一句字写得越发好了。心中又难免吃味,等有了同龄的小姐妹,保不准黛玉就会逐渐忘记还有个阿琰哥哥的。

贾琰握着拳头,要好好念书,准备二十六年的乡试!

就这样,贾琰的日子就在读书、府学听课、听孙师叔的小课以及处理家事之间度过了。他母亲之前留下的两个丫鬟莲藕被家中赎走,嫁给了金陵一个小杂货铺的老板;而菱角留下嫁给了陶厚,菱角二十四岁,而陶厚已经三十五岁了。

贾琰几次确认菱角的意愿,菱角表示她只想找个踏实人过日子,陶厚很好。而两个人成亲有了孩子,菱角也成了管事娘子,陶厚如今做了管家。

而长生的父亲韩常不仅管家没得做,过去独个打理庄子的待遇也没了,贾琰从母亲留下的配房家人中挑出了一家姓黄,男人叫黄三木去管庄子的事,黄家媳妇一直在厨下勤恳踏实、手脚利落,他们家的小子还小,贾琰说日后可以进书房伺候。

如今,贾琰日常出门都是沈孝带着长生、阿原陪着,韩常想陪着大爷出门都没他的地方。

家中人等还羡慕他,韩大叔只做些琐事,儿子长生还跟着大爷,不愧是奶爹云云。这让韩常有苦说不出,只能同媳妇韩冯氏抱怨,却被冯氏噎了回去:你过去的抱怨以为大爷不知道?大爷就是让你这样的明白,别想压在他头上!

韩常还要说话,韩冯氏直接让他闭嘴:“你糊涂了,若不是看着我同长生,大爷早就不管你了,如今让你做什么你就做,没说明差事,你只管看门子还不成么!难道非得闹,让大爷也把我们请出去,像陶家一样?”

这话说太狠了,老陶管家一家子如今已经不知道流落到哪里,无声无息的没了音信,韩常干脆的闭上了嘴巴。

端平二十五年下元节之后,陶厚同菱角的女儿刚满周岁,陶厚就被贾琰派了趟差事:带着扬州特产吃的、用的、玩的,和给舅舅舅母、妹妹的书信,且还有年礼去京城林府。

陶厚奉命启程,带着长生、阿原十一月抵达京中,陶厚勒令家人一定要谨慎小心,京中不比扬州。

虽然扬州是南北货物通衢之地、又有港口,可是论起权重威严,还是京城。贾琰家中下人低调的自内河口卸船装车,又有林府管事金荣在河口码头迎候,一行人这才往林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