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小家团聚在他乡(2)

平凡的下海岁月 扬潇津 1835 字 11个月前

工厂的惯例是每月休息两个星期天,月中和月底各一天。

7月底的一个星期天,工厂休息,焦亦石一家三口早早就起来了,按头天晚上的商定,他们坐上了去虎门镇的公交车,再在虎门镇转车,去往珠江口的威远炮台旧址。

三人先是参观炮台山下的(鸦片战争)海战博物馆,那些描绘鸦片战争惨烈场景的大型油画,让小蓬驻足难离。

之后三人登上威远炮台,自下而上边走边看。

低矮但很结实的营房、火药库,位于底下的隐藏处。中部是用巨大的花岗岩石堆砌而成的炮位掩体,内中陈列着饱经岁月风雨而外表又被游人抚摸得极光滑的各种火炮。

上到高处,临海一侧是巨石砌成的墙垛,后方是一大一小的两尊克虏伯大炮。身临古战场,依稀可见当年血与火的场景:

英军战舰列阵于离我炮台较远的海面,舰上的大炮将炮弹倾泻到我方炮台上,我方开炮还击,可因火炮射程太短,炮弹打不到敌战舰,顷刻间,我方守炮台的将士非死即伤,待到英军登陆冲上炮台时,已无战斗力的我方伤残官兵只有拔刀自刎或投海。

三人游览一番后,坐在墙垛上休息。

眼观烟波浩瀚的海面,想象昔日的战争硝烟,小蓬说:“老爸,我就想不通,当年镇守此处的清军官兵,明知英军的长处是战舰上的火炮,为什么就不能扬长避短,后撤一定距离到英军舰上火炮够不到的地方,侍英军上岸后与英军交战?”

焦亦石知道小蓬喜欢看一些军事和兵器的书籍,也常去思考一些问题,便缓缓说道:“或许是军人只知守土有责,寸土不让,决不后退一步生吧。”

小蓬摇摇头说:“打仗最重要的是取得胜利,手段可以多种多样,为什么一定守在海边的炮台上让人家的炮弹将自己炸死呢,难以思义。”

章恬菊讥讽似的说:“哟,早应让你小子指挥就好了。”

小蓬头一扬,神气活现地说:“那可不,我指挥决不会让官兵们白白死在人家的炮火下。”

见小蓬那副自信的样子,焦亦石、章恬菊不禁怜爱地笑了。

至8月中的一个星期天,工厂照例休息。焦亦石一家三口早早地从樟木头火车站登上了去深圳的列车,目的是带未去过深圳的小蓬去看看特区风貌。

在罗湖火车站下车后,三人坐公交车到达沙头角,站在口岸警戒线外,眺望了一阵中英街的远景。

然后又乘公交车驶向蛇口,沿途焦亦石向小蓬介绍一些景点,并说“古人是走马观花,我们是飞车观景。”

由蛇口返回,参观世界之窗,领略了一番各国的风情。再到锦绣中华,流览了经浓缩的中华民族的各地精典风光。

天气十分炎热,三人都是汗水淋淋,小蓬不断地喝矿泉水。

在锦绣中华内的广场上,买了两个椰子,坐在古典的廊桥内的木廊椅上,喝着椰子汁,徐徐的南风吹着,炽热才稍有缓解。

傍晚时分,利用等火车的空隙,又到罗湖口岸,遥望了一会夕阳下的香港远景。然后,登上返程列车。

相聚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是8月下旬,小蓬即将开学。

仍是阿果开车将他们送到东莞东站,焦亦石依依不舍地眼望着母子二人登上了北去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