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亦故亦新又开局(1)

平凡的下海岁月 扬潇津 1743 字 11个月前

焦亦石:“主要的我都带回来了,那些被子、盆、碗之类的,你拿去用就行了。”

范师傅又讲了些惜别之话,焦亦石说你明天要走还要整理行李,不多耽误你时间,我去后安顿好了会写信给你,便告辞出来。

第二天焦亦石履行承诺,一家三口去了老家。

那是赣江下游、洪城郊外,乘公交车去,在焦亦石二姐家吃过午饭,便告别出来。

按照儿子的要求,三人登上了赣江东岸圩堤,望着波光闪闪的江水,江中行驶着的来往轮船,还有隅尔可见的三两片白帆,儿子立即从背包中拿出了画夹,坐在圩堤旁的平整石块上画起了即景速写。

至此,焦亦石也才明白儿子之所以提出要来老家,目的是来进行风景写生,或许他那小脑袋中有预感,有些景致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前行而湮没。

看着儿子那副认真的神情,焦亦石心中自有几分慰藉。

儿子在省艺校美术专业学习,是按他本人的意愿报考的。

焦亦石曾提出要他学理工类,但并不勉强他听从,后来还是尊重了他自己的选择。就如焦亦石所说:人生之路是靠自己走的。焦亦石这种“靠自己”的秉性在儿子身上已有传承。儿子较能自律,这也让做父母的较为宽心。

画完一处,三人再行走一会,见到合适的景点,儿子又坐下来画。

江边的风慢慢大起了,焦亦石将自己身上的大衣给儿子披上,儿子不肯,焦亦石提高嗓门:“小子,披上!老爸本就穿得挺多,又在不停地走动,不会冷的。”

称呼儿子为小子,是焦亦石多年的习惯了。

直到下午近5点,太阳已是有光无热了,他们回到了二姐家,住了一晚。

第二天上午,三人离开老家后并没坐车,而是步行了几里路,对沿途随处出现的农舍村庄、古树新竹、池塘游鸭、小溪木桥,儿子都要停下来先画出轮廓,说是回家后再细致添笔。

中午时分,来到了大桥车站,在一家饮食店每人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米粉后,便坐上回程公交车。

一过元宵节,焦亦石如约踏上了南下列车,在南国的习习春风中,来到了东莞黄岗的通力五金厂。

吴老板夫妇兴高采烈的迎接、又在酒店设宴招待。

席间,吴老板除了表示对焦亦石的欢迎和赞许外,还特别告知焦亦石,老板娘已是通力厂的总经理,当他不在厂里时,由凌总主持厂里的工作。

酒宴后回到工厂已是下午近3点,吴老板又叫阿果陪着焦亦石先认识一下自己的办公地点,再到工厂各处走走,以熟悉工厂环境。

在各生产部门和班组,不时地会遇到一些三年前相识的同事们,他们都热情地同焦亦石打着招呼。

顾盼着那些少量相识多数陌生的面孔,环视着全新的厂房、车间和生活楼,焦亦石既有故旧之感,但更多的是生新之意。

晚上近10点,应酬结束,焦亦石回到宿舍。

这是工厂为焦亦石安排的一个单间,位于生活楼最高层的五楼,其间,床、被、桌椅都齐备。

他毫无睡意,伫立窗前,遥望窗外的东方,近处是通亮的灯光,远处是模糊的山影,他思索着,在这亦故亦新的地方,他将如何面对又一次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