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林林总总是为众(2)

平凡的下海岁月 扬潇津 2871 字 11个月前

夏艺芳:“这点小事不要讲了,伯伯帮了我大忙,我心中感激没法表达,只能做点小事仅表谢意。以后,伯伯的被子和大些的衣服要洗,就交给我好了。”

焦亦石说:“不行,不行。”

夏艺芳却很认真起来,说:“伯伯若还认我这个侄女,就不要多说了。”

焦亦石只好应允。

在后来的日子里,夏艺芳也确实这样做了。

焦亦石吃完了一个香蕉,喝了两口茶,说:“小夏,你既认了我这个伯伯,我就问一问你,你也不小了,是否找了男朋友?”

夏艺芳立即有些脸红,说:“还没有。”

焦亦石说:“可有候选对象?”

夏艺芳想了一会,答:“有的只是在通信,也只能算没有吧。”

焦亦石说:“应该找了。有了男朋友,遇事就有人商量,烦闷时有人倾诉,高兴时有人分享。当然,结婚可以晚一点。”

夏艺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前两年都因高考落榜使我心恢意懒,出来打工后人就象无根的浮萍,没有实在感,也就不多想此事了。”

焦亦石想了想,说:“我们厂那个做美工的小伙子你认识吧?”

“认是认识,但不了解?”

“他是江西景德镇人,师专毕业,已在家乡当老师,现在是停薪留职出来打工,他比你大两岁,人不错的,愿不愿谈谈看?若你同意,我同他先说说。”

夏艺芳犹豫了一会,说:“外表上看人倒可以,只是我出来时父母千叮嘱万叮嘱,不要找外面的,一是不知根底,二是相隔遥远,将来想见见父母都难。”

焦亦石再剥开一个香蕉,吃了一口,说:“你父母讲的也有道理,若是找家乡的人,相互都了解,就可靠。那还是按你父母说的,到家乡物色为好。”

夏艺芳说:“我刚才讲的在通信的人,是我高中同学,尚在师专读书,还要一年毕业。他常写信过来,但我考虑他家经济条件不太好,心中有些犹豫,故保持着一定距离。”

焦亦石问:“你觉得他在体貌般配、人品能力方面能否符合你的要求?”

“那倒没什么问题。”

焦亦石听后,很肯定地说:“那就行了。年轻人找对象,关键就是看对方的体貌和人品能力,至于家庭条件,那是可以改变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只要你们两人勤奋努力,创造好生活的机会多得很。我建议你不要犹豫了,要逐渐拉近距离。你看如何?”

夏艺芳由衷地说:“伯伯不光是懂技术会管理,对人生哲理也悟得很透,遇事也很有主见。我在你身边真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焦亦石笑说:“你别转移话题,现在是谈你个人大事哟。”

夏艺芳有些脸红,低着头说:“伯伯的开导我一定记住,让我再想想,好吗?”焦亦石说:“当然可以。人生关键的几步是要考虑周到些,慎重些,才不至产生后悔,很多时候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

[后话:两年后,夏艺芳在故乡与她这位同窗喜结连理,组建起小家庭,生活得挺美满。]

焦亦石看看手表,已9点多了,便站起身,说:“时候不早了,该休息了,走吧。”

夏艺芳说:“你的事做完了吗?是我来影响了你吧?”

焦亦石:“没有。你来时我已快做完,明早看一遍就行了。”

后来,一天晚饭后在范、高二位的宿舍闲聊时,范师傅笑着问焦亦石:“你那个侄女是真的还是假的啊?”

焦亦石笑中含着认真地回答:

“不要明知故问,是真是假你们心中都有数,但若有人问,你们一定要讲是真的。我也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引起一些误会甚至是非议,但我身正不怕影子斜。

“你们想想,象小夏这样的年青女孩,一个人孤身在外遇到了难处,请求我们这样的父辈们帮助,况且这样的帮助对我们来讲只是顺水推舟、举手之劳,为什么就不能帮她一下?古代的人都能抗暴扶弱,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做其一二呢?”

范师傅似乎明白了个中原委,但又不解细因,便问:“小夏遇到了什么难处?”

焦亦石说:“具体的你们就别多问了,你们知道了也许没有好处,有什么麻烦我一个人担着就行了。”

高师傅说:“老范你还不明白吗,厂长有所顾忌,不想给我们惹事非,那肯定是与我们的处境有关了。”

焦亦石伸出一个大姆指,笑而不言。高师傅也笑了,范师傅则点头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