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次踏上特区路

平凡的下海岁月 扬潇津 2498 字 11个月前

庄文和说:“张经理也是我洪城一个厂来的,现在负责我们公司人事部,掌管人事大权。”

张经理笑着摇摇手,说:“可别讲掌什么大权,在这类的民营企业,大权都在老板手里,我们只是办事而己。什么总经理、经理、主管,都只是个符号,那天老板不要你,你就什么也不是了。”

焦亦石说:“张经理说话深含哲理,很使人启迪呵。”

这时,一个人进来找庄文和,要他去处理生产中的事。庄文和起身,对焦亦石说:“我就不送你了,记得明天早上准时来。”

焦亦石说:“好的好的,你去忙。我也去找旅社了”

张经理说:“我送送你。”

三人都走出生产部办公室。

路上,张经理问焦亦石:“小庄称你焦工,你应是工程师了,怎么搞起了线切割呢?”

焦亦石:“第一次职称改革时,我是取得了工程师的职称。但我所在的厂不景气,只好出来谋出路。我对珠三角人生地不熟,先做做线切割,以后有机会再谋其他职位吧。”

张经理说:“也是也是,先落脚,再寻机会。”

在大门口同张经理分手后,焦亦石在附近找了一家很普通的旅社住下,一间房住4人,里面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每人一天房钱50元。焦亦石有些心痛,他在内地一个月工资才200元啊!没办法,走到那山就随那山的坡吧。

看看时间才下午3点不到,焦亦石拿出深圳地图看了看,便走出旅社,来到公交车站,坐上了开往蛇口的汽车。蛇口位于深圳特区的西端,焦亦石的目的是去看看深圳湾和海。

一路上所见,高楼大厦较少,士多店(小商店)多些,最多的是各类工厂。特别是蛇口工业区,更是工厂林立,高大的厂房成片,都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坐在行驶中的汽车上,都能听到各种机器的轰鸣声。

焦亦石在蛇口公园站下了车,走进公园,里面的游人不多。有几个高鼻白肤的,应是国外来客。还有些操着北方口音,估计是来特区观光的。

焦亦石登上了公园内高处的一个凉亭,这里应是蛇口的最高点。凉亭内已有几个人站在那里四周观望,焦亦石选了个空位,面向南方,举目远眺。

远处,右前方是珠江口外的近海,烟波浩渺,小岛、海轮点缀其间。正前方,并不很高的山头起伏相连,不少的楼房散布在山峰下,更远处,隐约可见不很清晰的连片高耸的大厦顶尖,则是人称“东方之珠”的香港。

近处,一条小河自东向西逐渐变宽,在蛇口的南面形成一个挺大的三角形水域,与西边的近海相连。

焦亦石记得地图上的标示,小河叫深圳河,三角形水域叫深圳湾。深圳湾的北边蛇口沿岸,停靠着很多的巨型大船,高耸的单臂的和龙门式吊机在忙碌着装卸货物。那就是有名的深圳(蛇口)港,是南中国进出口的重点港口。

焦亦石看了一阵后,在凉亭的木椅上坐了下来,抽出口袋里的地图看着。那几个人也坐下了,显然是一同来的熟人,纷纷拿出不少的零食吃着,大声谈论着。起初焦亦石并没在意他们的议论,后来仔细一听,才知道了他们议论的大意是:

国内三年饥荒时期和文革期间,有不少人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深圳河和深圳湾逃去对面的香港。运气和水性好的过去了,运气和水性不好的被抓后送回原藉批斗甚或判刑,运气和水性差而又中途偏遇潮涨浪涌的则浮尸水面、葬身鱼腹。

过去了的人,运气好能力强的或有亲友提携的则发迹了,现在以港商的身份回大陆投资的为数不少;运气差能力小或无人相助的,则身居窝棚、艰难度日;无人相助而又一心想发财的,很多的卷入黑社会圈中,不少人便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时也,命也!”议论的人群中,有人发出感叹。

焦亦石起身,在公园内转悠了一会,印象较深的是那几棵巨型大榕树,枝叶繁茂,冠盖如云,下部的枝杆上,倒垂着许多长长的根须,微风一吹,根须飘荡。

看看天色已不早,焦亦石离开公园顺石阶往下走到了深圳湾水畔,那是个范围不大但却挺秀丽的敞开式公园,有不少的年轻情侣在其间。附近或许有小学,放学时分,许多带着红领巾穿着鲜艳的儿童叫着、跑着,更显生气。

焦亦石走到公路上,寻找公共汽车站牌。路上的行人已较多了,口音也是天南地北的都有。在一家路边小店,焦亦石化12元钱吃了一份快餐饭,向小店老板打听清楚了公交车站。

暮色中,焦亦石乘车回到西丽湖工业区时,但见各个工厂的大门口都聚集着众多的青年男女,他们在说笑着,嘻闹着。下班饭后,这是他们放松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