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说的心思

谋明天下 风中的失落 1654 字 9个月前

吴宗睿不是当年的袁崇焕,人家实实在在立下了大功,辽东之战,济南之战,再往前说,当年的密云之战,吴宗睿率领登莱新军,打败了后金鞑子,稳住了京畿之地的局势,极大的鼓舞了士气和民心,如果大臣有了这么大的功劳,却因为某个不痛不痒的弹劾,就被关押到大牢之中,真不知道这大明的朝廷还能不能维系下去,大明的江山是不是还能够保住。

偏殿议事,杨嗣昌打定了主意,不打算开口说话,不过孔贞运的话语,触及了关键,特别是说到吴宗睿与多尔衮之间的书信联系,这让杨嗣昌胆战心惊,不敢隐瞒奏折的事情,迫不得已说出来此事。

杨嗣昌注意到了皇上的表情,愤怒之中带着失望,这给杨嗣昌的打击是巨大的。

杨嗣昌不是十恶不赦之人,当初算计卢象升,也是因为卢象升不支持与后金议和,况且杨嗣昌没有想着让卢象升殒命,只是后来的结局就是这样,为了掩盖前面的过失,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做到底,不让卢象升翻身,在他看来,换做其他任何人,也会这样做。

更加令杨嗣昌感觉到无奈恐惧和愤怒的是,他和高起潜算计卢象升的事宜,居然被吴宗睿察觉,而且人家手中掌握了证据,那就是原延绥总兵赵世奇的供词。

按照实际情况来说,杨嗣昌和高起潜完全可以否决赵世奇供词之中所说的事情,甚至说赵世奇是泄私愤这样做的,甚至说赵世奇是在吴宗睿的胁迫之下这样做的,但杨嗣昌压根不敢冒险,不敢赌博。

朝中已经有太多的传闻,关于固安之战,关于通州之战,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这些传闻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但朝中部分大人,已经高度怀疑此事,如果这个时候,赵世奇的供词突然出现,那么杨嗣昌将无法在朝中立足,甚至无法在读书人中间立足。

高起潜是不可能承担责任的,那就只有他杨嗣昌来承担一切的后果。

恐怕事情真的暴露出来,真的闹大了,皇上都不会帮助他杨嗣昌了。

吴宗睿写来的不仅仅是奏折,送来的不仅仅是多尔衮的信函,还有一封信函,这份信函里面,说清楚了一切的事情,包括济南府城内外发生的一切事情,包括赵世奇说了一些什么,包括卢象升临终之前说到的所有话语。

这份信函,首先是让杨嗣昌愤怒,他明白这是吴宗睿的要挟,但紧接着是恐惧,清醒之后的恐惧,最后是佩服,佩服吴宗睿缜密的心思。

杨嗣昌实在不明白,不到三十岁的吴宗睿,怎么有着如此缜密的心思,如此超凡的能力,不仅仅是打造出来繁华富庶的登莱之地,改造出来强悍凶猛的登莱新军,还能够算计到朝中可能发生的一切。

顿悟过来的杨嗣昌,感觉到了庆幸,还好他没有将吴宗睿当做是最大的对手,没有动心思去算计吴宗睿,否则现如今是什么结果,根本无法预料,也无法掌控。

杨嗣昌想明白一切之后,也略微的放心,吴宗睿是聪明人,与他杨嗣昌远日无怨、近日无仇,没有必要鱼死网破,只要杨嗣昌在朝中帮着说几句话,吴宗睿就会遵守诺言。

不过杨嗣昌依旧害怕,害怕皇上有朝一日忍不住,一定要惩戒吴宗睿,到了那个时候,杨嗣昌别无选择,注定要陷入到旋涡之中去。

换做一般人,杨嗣昌早就开始筹谋,为日后打算了,或者是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算计对方,化解一切可能出现的危险,但面对吴宗睿,他不敢轻易的动手,吴宗睿此人太厉害了,好像能够看透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