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觉得有些好笑。
恶狠狠瞪了杨七一眼,以示惩戒。
赵光义说道:“杨爱卿,你说的有理。辽人狡诈不得不防,朕许你便宜行事之权。”
老杨单膝跪地。
“臣叩谢陛下。”
赵光义摆了摆手道:“事不宜迟,你尽快动身吧,不必等到下朝以后了。”
老杨抱拳道:“臣遵旨。”
老杨站起身,抬头挺胸的走了。
步履稳健有力,看起来像是个烈士。
老杨一走,朝堂议事继续。
没有了老杨在,赵光义突然发现,满朝武将,想选一个能放心的派出去的武将,真的好难。
想另遣一个文臣做主帅,又怕酿成了侯仁宝那样的惨剧。
一时间,变得极其为难。
然后,朝堂上就炒成了一锅粥了。
嗡嗡嗡的像是一群苍蝇在乱叫。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大家都有道理,一个个还都义正言辞的。
老将们想出去建功立业谋福利,赵光义怕他们坐大了,再演一处黄袍加身,所以不许。
文臣们想在军中插一杠子,把军权从武将手里夺过来,武将们不愿意。
总之,满朝文武,出主意的多,却没有一个合理的,完整的。
都是各怀鬼胎,各怀心思。
一场朝会,吵到了太阳西斜,也没有吵出结果。
杨七饿了。
早上就没吃。
中午被叫来参加会议,没顾得上吃。
如今都要到晚上了。
他饿的前胸贴后背。
以前没练武的时候,饿个一两天的也能忍住。
自从练武以后,根本挨不了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