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陶云成名

妙手仙农 隆歌 2372 字 2024-04-22

当时曾经有一个去汉字运动,希望可以用汉语拼音,完全彻底的代替汉字。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活动成功了,那么也就不存在汉字了,不管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都不存在了,都是一排一排的拼音字母。

当然,这个活动当时是通过了一半,怎么说呢?因为一下子推广拼音,不足以完全推开去,所以先编写一套简体字,把繁体字先变成简体字,推广个十年二十年,然后再彻底去掉简体字,变成汉语拼音,这就是当时的全盘计划,但是呢,后来在推广的过程中发现,简体字很好用,并且已经根深蒂固,所以没必要再推行汉语拼音来完全替代简体字了,这是我国继白话文运动之外的另一个最重要的文字运动。

现在,国家已经应该说彻底放弃了拼音完全替代简体字的计划,而正式保留了简体字,这是十分明智的举动,要为国家点赞。

陶云和蔡敏两口子,经营了小饭馆,赚了钱,在村里盖起了二层小楼,那个时候距离改革开放仅仅过去了五年!

这个时候,沪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沪市,本来就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民国时期,英法租借等等,都在沪市存在着。

后来,经济改革,沪市的陈市长一代伟人,推动沪市的经济改革,保留了很多沪市的精华所在。

到陶云开了五年饭馆以后,已经在沪市打响名气。这个时候,积累的财富,也越来越多,陶云甚至要雇佣六个人,其中三个厨师,三个跑堂的,才能顾得上生意。

改革开放六年后陶云已经拥有了沪市出名的陶家饭馆,而陶家菜,也成为沪市中产阶级,也就是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的一个重要的吃饭地点的选择!

陶云成名以后,自然桃花运也不断,娶了六房太太,严格的说,第一个女朋友,是他最艰苦的时候和他一起白手起家的,但是却没能走到最后,不是陶云辜负了她,而是她病死了。

那时候,陶云还没结婚,第二任太太,是一个普通的供销社职工,供销社,这是我国吃大锅饭的时候才有的一种特殊的商业形态,那个时候,吃饭都有饭券,从村是大集体的形式,吃的是大锅饭,每个村里,包括沪市郊区的村子,都吃大锅饭,工作,是在村里的生产队工作,实在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共产化的一个时期了。

著名的画家和作家陈丹青先生,就曾在吃大锅饭的时候,为了不去下地干活,而凭着自己的绘画技巧,去给殡仪馆画骨灰盒……

试想一下,一代著名画家,当年可是要靠画骨灰盒来躲避下地干活的,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遭遇。人,能在那个时代崛起,是相当不易的。

陶云做到了,这个太太,也就是现在的陶云的大太太,其实第一个女朋友是没结婚的,所以不能算是太太,尽管为了不辜负她,陶云在墓碑上写上是妻子谁谁谁的坟墓。

这个大太太,当时在供销社干活,陶云去买东西,认识了,就好上了,但是由于两家身份地位的关系,这段感情走的颇为不顺利。

陶云家是贫下中农,那个时候,曾经流行过一种意识形态,那就是越穷越光荣。

而你偷着种点菜,种点西瓜,都叫挖社会主义墙角。

陶云认识这个女孩不久,就收到父母的反对,因为这个女孩的家里,是中产阶级,有点钱,成分上说,不光荣啊。

所以,那个年代和现在这个时代反过来了,现在是富人瞧不起穷人,曾经有一段时间,是穷人瞧不上富人,贫下中农瞧不起稍微富裕的人。

但是,陶云不顾父母的反对,坚决的要和这个女孩在一起,于是两个人偷偷摸摸的,成就好事,还差点私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