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夫子这两日一直在收拾屋子,屋子被董夫子以清风村命名,门口的匾额上亲笔书写“清风草堂”,格外的雅致。董夫子和尹清歌约好了十日后开课,上课的地点就在清风草堂,每一旬休息一天,中午可回家吃饭。
杨氏做完饭的要走的时候,尹清歌告诉她要上课的时间,杨氏喜不自胜的点了点头,直到现在她都觉得身上轻飘飘的。家里赵大虎当了管事,小虎要去读书,而自己,也不再是围着锅台转的普通妇人了。
十天的时间在不经意中就过去了,难以在时间的长河里激起一丝涟漪。
地里都是劳作的村民,正在抢救被大雨毁掉的粮食,一派颓靡又热闹的景象。
清风草堂就在这样秋高气爽的日子,正式开课了。
学生只有三个,五岁的尹无缺、尹无忧以及六岁的赵小虎。
虽然学生年纪小,但是董夫子却丝毫没有放轻松,因为他知道一个读书人从小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多么重要。尹娘子既然聘请了他,那么他不仅要对不起这份薪水还要对得起读书人的良心。
三个人里面,无缺和无忧的资质是一等一,小虎虽然次一点,但是也能强过一般人许多。
这样的良才是董夫子从来没有碰到过的,这么多年的科举之路董夫子已经明白自己再无上进的可能,可要是能教出名动天下的学生谁说这不是一种成功呢。
下午,尹清歌亲自来接无缺和无忧下学,这个两个孩子第一次上学,尹清歌怕他们不适应。到草堂门口的时候,杨氏已经等在门边了。
草堂里面传来三个人的读书声,杨氏满脸的欣喜,趁着尹清歌没注意的时候,偷偷的用袖子抹了抹脸,但是眼睛里依然有可疑的红色。
尹清歌没有揭穿,这是作为母亲的欣喜,以前她不懂,现在懂了。
很快,三个孩子就从草堂走出来,边走边讨论今天夫子教的内容。三个人看起来都很开心,有说有笑,尹清歌也放心下来。
没几步路就到家了,尹清歌让两个包子去院子里玩一会调剂一下,学习要劳逸结合,一味的学也是不好的。
杨氏这几日快被村里的人烦死了,不停的有人上门问她能不能让小虎带着自家的孩子一起念书,要不就是打听赵家跟着尹家到底赚了多少钱,能不能让他们也沾沾光。
最后就连娘家的嫂子都来打听,是不是跟着尹家发了大财。进门就开始夸杨氏身上的衣服,接着又说娘家日子多么不好过,因为暴雨地里的粮食都糟蹋了,最后就是让她发了财不能忘了娘家。
好不容易送走了娘子嫂子,杨氏低头看自己的衣服,还和以前一样,灰的麻布裙子,没有任何的不同。叹了口气,以前因为赵大虎没钱,地也不多,每次杨氏回娘家都不受这个嫂子待见,这次听说家里发财了,第一时间跑来验证。
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身上有远亲啊!
杨氏拍了拍衣服,又摸了一下头发,见没怎么乱,打算去草庐找尹清歌了。
到草庐的时候,尹清歌正在院子里给两个包子讲故事。
杨氏在门口瞧着,只觉得尹清歌清冷的气质里有些不一样的东西,不在那么冷,而是充满着温暖,至于具体是什么,她见识少,说不上来。
尹清歌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杨氏,招手让她进来。
“尹娘子你真厉害,知道这么多东西,我就讲不出来。”杨氏看着尹清歌羡慕的说。
和尹清歌接触的越久,杨氏越觉得她厉害,几乎没有什么是她不懂和不知道的。清风村几辈子也没出过一户人家能请得起夫子上门的人家,而她只用了两个月就办到了。
尹清歌穿的还是麻衣裙子,只不过比刚来的时候新了些,可杨氏就是觉得尹清歌和她们不一样,和清风村她见过的所有妇人都不一样。
“刚好我有事要跟你讲。”
尹清歌让李大带着两个孩子去后院玩,院子里只剩下尹清歌和杨氏两个人。
见尹清歌表情严肃,杨氏不由紧张的问:“尹娘子有事请说。”
“我这边想过几天去镇上买几个仆妇,就不用你每日来帮忙了。”尹清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