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便拉着两个小包子来到了店铺里。
掌柜的正在柜台算账,一身锦服,看来这生意没少赚钱。
“这位娘子是打算买些什么?”见清歌进屋了,掌柜主动招呼。
“你这寒瓜怎么卖?”
“娘子见识不俗,这县城识得这寒瓜的人可不多。”掌柜的夸奖完清歌接着说道:“此瓜伤地,故而只能种一茬瓜再养一年的地,第三年才能继续种瓜,所以这价格自然是不少的。”
“你只管说多少钱。”
“一两银子一颗寒瓜。”掌柜的也不绕弯子了,干脆的说道。
“六百文,我现在就买!”清歌面无表情的说道。
“哎呦,姑奶奶,您可真能砍价呀。这寒瓜可不止这个价呀,不能卖不能卖。”掌柜的边说边看着清歌的表情,见清歌丝毫不为他的言语所动,继而说道:“算啦算啦,看你这小娘子这么有见识,两个孩子也金童玉女似的,六百文就六百文吧,以后要多照顾我家生意啊。”掌柜的一脸心痛。
“娘亲,一会这寒瓜娘亲先吃,娘亲最近辛苦了。”无缺的话语把清歌从昨天的回忆中拉了回来。
“我们一起吃,一家人不分先后。”清歌对两个小包子说道。
“娘亲,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娘亲。”两个小包子分别抱住清歌的双腿喊道。
这时的寒瓜并没有现代的西瓜个头大,所以清歌和两个小包子还是很轻松的解决了这个价值不菲的奢侈品。
快到傍晚的时候,赵大虎敲响了草庐的大门。
“尹娘子,逍遥椅做成了!”这是赵大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五天的时间在忙碌中很快的就过去了,清歌沉浸在即将脱贫致富的喜悦中,盘算着赵大虎的工钱也有了着落了。
第二次集市卖药的速度和第一次相比不遑多让,甚至有邻县的听说了特意赶过来的买。清歌感觉到了巨大的市场和利润。
时间在制药和销售中流逝,仅仅去了集市三次,“神仙造”已经名声大噪了。不仅是普通老百姓来买药,县中许多高门大户也上门求取。
清歌靠着卖药的收益大大的改善了母子三人的生活,也再不用担心钱财的来源了。
这日,清歌带着两个小包子来到了寡妇徐氏的家。
徐氏是最先对清歌伸出援手的人,那天晚上的一碗面疙瘩汤,更是足以证明她是个好人。可惜这个世道好人不长命,徐氏的日子过得很是凄苦,早年丧夫,老年又丧子,现在一个人孤苦无依。
徐氏坐在正屋门口的门槛上,身前堆着一堆的青豆,已经剥了大半了。这是清歌一进门便看到的场景。
院子里收拾的十分干净,能看出来徐氏平时是个清爽利索的人。
“婶子,我想来找你帮我个忙。”清歌也不废话,直接把来意说明。
“尹娘子来了,快屋子坐,你看我这什么也没准备,你不要嫌弃。”徐氏一边招呼清歌进院子,一边进屋拿炒好的黄豆仁给无缺和无忧。
“你什么需要的你尽管说,我现在孤老婆子一个,要说别的没有,这热心肠还是有些的。”徐氏接着说道。
“也不是什么麻烦事,就是我想雇几个人帮我上山采药,我人生地不熟的,想劳烦您给我介绍几个。”清歌说道。
“尹娘子,你要是不嫌弃我年纪大,我帮你就成。雇人还要花钱,你刚搬过来,孩子还小,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的是。”
“婶子,你误会了。我现在在县城卖药,药材量大,你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我就是想你给我介绍几个可靠的,平常干活踏实的。”
“那行,包在老身身上了。别的呀不好说,可是这村里人的品行我可是一清二楚。”徐氏拍着胸脯说到。
“那我就不打扰你了,先回去了,您要是有什么消息随时来找我。”清歌说道。
“嗨,哪有什么打扰的。我这院子每天安静的有几只鸟叫我都听得一清二楚,你们来找我说话我不知道多开心呢。”徐氏的神情落寞起来,自从儿子丧生于虎口,家里就再也没有热闹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