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博物馆长

一号大秘 许开祯1 4853 字 11个月前

所以说,伊浅秋一开始并不是人们说的那样世俗功利,年轻时候的伊浅秋,还是很有些可爱很有些正义感的,换句话说,她有美丽女人的骨气与傲骄,有演员的理想与节操。

伊浅秋具体什么时间变的,邓一川无从考证。反正自他参加工作,自他认识伊浅秋这个人后,伊浅秋就是现在这副样子。一个非常会来事的女人,一个知道怎么把自己的身体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的女人,更是一个懂得了权力奥妙的女人。

一个时时刻刻都热衷于开发自身资源的女人。

太多的人说,伊浅秋不是胜在别处,而是胜在她有韵味。

邓一川也确实领略过伊浅秋的韵味。早期不说,单就他认识后这些年,一是身材没变形,形体保持得非常之好。一个女人很难将自己的身材保持上那么久,不管多么注意的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变化的。可伊浅秋没。邓一川认识她时怎么样,现在她还怎么样。

二是她的自信。

现在是一个流行以瘦为美的年代,几乎百分百的女人都在谈减肥,哪怕瘦到病态瘦到皮包骨头,也还是忘不了减肥两个字。可伊浅秋从不提这两个字。她以少有的自信顽固地认定只有自己这样丰腴而绝不显累赘的,才叫美。

也有人跟她提及过减肥,当然是适当,要么稍稍瘦一下脸,要么就让她的丰腴减掉那么一两分。可伊浅秋总是淡淡一笑,然后一句:“瘦什么呢,老都老了,还谈这些干什么?”

话说完之后,她马上会面对镜子,凝视半天,看着镜子里粉嘟嘟肉乎乎的自己,自信地笑上一声:“干嘛要减呢,我身上每一两肉,可都是父母给的啊,而且配合得那么好,那么有特色。”

是的,她的确有特色。最大的特色就是浑身都在流淌着一种自信的风情。

伊浅秋真的有肉,猛一看也会给人一种肉嘟嘟略微显胖的错觉。仔细一看,才发现她那不叫胖,叫肉感,叫起伏。

什么叫肉感,单凭形容你怕是领会不了,要是能跟伊浅秋见一面,看看她走路,或者欣赏一下她的站姿,你就对这个词,有了最逼真最切实的了解。

她的胳膊是浑圆的,要是穿一件开领毛衫,或是t恤,最好是透的那种,隐隐约约露出一些肉来,那胳膊看上去就不是胳膊,而是一件艺术品了。

女人的美感其实来自于肉,但这些往往比现在流行的骨瘦给颠覆了。但这肉不能拖沓,不能臃肿,更不能堆积成山。

骨头形成的线条跟肉形成的线条绝对是两种线条。

顺着浑圆的胳膊看上去,就是漂亮的颈子。她的颈子白而不腻,不知怎么保养的,老会泛出一层象牙的光泽,那光泽渗开在没有一丝纹路的脖颈里,就让她的脖颈具有了工艺品的审美效果。

她喜欢戴那种很细的链子,下面吊个小巧但特别有感觉的玉坠。这点上你不能不服伊浅秋,她用这种简单至极的装扮,很流畅地将自己打扮出来,站哪儿都有舞台上的效果。有时你站在她对面,别盯她的胸,就盯着她象牙色的颈子,盯着细细的链子,猜测或想象链子最下面的玉坠,那是很有感觉的。

玉坠你是轻易看不到的,会通过那条诱人的沟,现在都叫事业线,藏在下面。

下面是什么地方,不用说你也会懂。

她的胸并不十分耀眼,按理说像她这样的丰腴女人,胸部应该会高高地耸立起来,如两座蒙古包,傲视群雄地卓立在那。但没,真没。

她的胸像两块结实的石头,稳稳地站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就是不变半点形。

她在笑的时候,身上每一个细胞都能动起来,岂止是花枝乱颤,简直颤到让你疯。

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不计其数。没哪个男人能抵挡住她的笑,她的笑真是有一种温和的热烈,尤如藏了多年的老酒,有一种岁月的味道,但又绝不失艳丽与清纯。

接下来的变化就是没人能阻挡得住的了。

都说一个女人的命运,是无数男人写就的。也有说一个女人的堕落,离不开无数双推她到深渊的手。

总之,那个一走出来便让人惊艳,一亮嗓子便让人震撼,身不由己要站起来为她鼓掌的演员伊浅秋已经不再,现在活跃在吉东的,是号称政界女强人的伊馆长。

邓一川要去报到了。

吉东博物馆位于吉州区岷安路二号,岷安路是吉东很有名的一条路,是在陈原担任市长后重点扩修的一条道,也算是吉州区的景观大道。陈原花两年时间,将原来道路拓宽,过去的四车混合道,变成了如今的八车道,中间设置了隔离带。

两边绿化带也是重新规划的,过去绿化带有倒是有,但多是东一块西一块,成不了片,也没个统一形状。路两边商户还有小摊贩总是你占一块他挤一块,日积月累,原来的绿化带就挤占得没有了样子,干巴巴的,成了城市的痔疮。

有那么一段时期,这条路还被改成吉州夜市一条街,虽说热闹,交通却是彻底阻塞了,无法畅通,垃圾遍地,岷南路成了吉州最烂的一条街。

为了彻底改变这条路,陈原下了很大力气,搬迁走了两边十六家单位,其中有三家是过去的老工厂,厂子早已破产,厂区出租给卖水产卖百货还有卖箱包的,被改造成三家中型市场,更加让这条街变得拥堵不堪。

如今三家厂子该拍卖的拍卖,该搬迁的搬迁。两边又拆掉了不少民居,都是有些年成的楼房,矮、旧,的确影响美观,住着也实在的不舒服。尤其到了夏天,各家各户将洗了的衣服晾晒出来,花花绿绿,万国旗般,悬挂在城市的上空,怎么看怎么不是个味。

邓一川至今还记得,当初跟在陈原后面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时的情景,不容易啊,现今只要跟“拆”这个字沾上边,工作难度就会增加十倍、百倍。坐地抬价的,趁势改建的,私下串联的,更有各色各样的反拆迁标语悬挂出来,一下让这条街变得恐怖,变得带了血腥味。

邓一川以前也是对“拆迁”存有不同想法的,认为政府这上面做得过了头,对老百姓的利益照顾得少了些。

还有就是城市拆迁改造过于追求大一统,少了个性化思量,少了对这个城市文化的敬重,更少了对百姓切身利益的考虑。

但自那次之后,他不这么想了。

跟着陈原,邓一川算是见识了什么叫百姓的“智慧”。那真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啊,陈原考虑的不只是钱从哪来,稳定工作怎么做,考虑更多的,是人心咋坏到了这程度?

是啊,人心咋坏到了这程度。

岷安路最终是变漂亮变大气了。不但路面拓宽,两边路灯全部更换,还楞是拓出两个小广场来,容纳得下几千人。一个就在博物馆边上,命名为文化广场。一个在广电大楼那边,开始有人想把它叫作“电信广场”,被陈原否决了。

地产商曾国富还野心勃勃想让这广场以他的公司命名:国富广场。让陈原一顿臭骂,问曾国富,你是不是觉得已成地产老大了,腰粗得能把天顶起来了?

一语羞红曾国富的脸。陈原接着又说:“低调,不管挣多少钱,创下多大的业,都要知道,你不是这个世界最牛的,就算国富发展成万达那样的企业,我也不希望你用它来命名什么街道或是广场。因为广场是属于大家的,不是属于极个别有钱人的。”

后来这广场被命名为“阳光广场”。陈原跟大家解释说,他希望整个吉东的事业,都能很阳光地发展下去。

可陈原自己最终却倒在了不阳光上。

世间的事,谁能说得明白。

陈原被隔离审查不久,常务副市长王华伟就开始动议,要给两座广场改名。熊百发更是虎视眈眈,想把两座广场中的一座,改名为“百发广场”。

每个人都逃不开他的宿命,每个人也都在竭尽全力,想让这个世界多留点自己的印记。

人的欲望是永远填不满的一个坑。

邓一川乱想着,脚步已然走进博物馆。

楼是新修的,项目是国家立了项的,总投资大约十三个多亿。项目刚批下来,还没开始建,田中和便将原来的馆长调到广电局,担任正处级调研员,而将伊浅秋提拔到博物馆长位子上。

眼前这个庞大的工程,是伊浅秋上任后修起来的,建筑商就是百发集团。

伊浅秋也因了这座新建的博物馆,在吉东名声大噪。当然,人们关注的不是这幢在吉东来说相对显得有点样子的高楼,而是她和书记田中和的各种传闻。

女人永远是因她身边的男人而出名,世界上不靠男人出名的女人也有,但那种名不招世俗的喜欢。

世俗还是喜欢将女人跟各色男人拉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