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门口发了一会儿呆,李乔木回到屋里,给炕头的灶里加了几块炭,把昨天那块热了没吃的饼子就着热水吃了下去。
一边吃一边发呆,一边发呆一边想着今天要做的事儿。
清理窑洞,烧炭,还有什么?
好想吃肉啊!不知道后山有没有兔子野鸡之类的。
野猪:有野猪,你来不,偷渡过来的小子?
李乔木:……
他这身体的腿虽然走路有些瘸,但并非缺了什么,而是因为哮喘引起的神经性问题,在李乔木看来,这就跟严重腿抽筋的人,走路腿伸不直类似。事实上在原身的记忆力,他小时候比这还严重,只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这才好了学多。
李乔木记得某次弹跳出来的网络新闻里似乎说,2034年,现代的医学在哮喘病上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据说是可以根治了。可惜李乔木虽然认识几种可以做药膳的药,却没学过制药。也没关注过。
“大唐啊……”一手端着一个黑灰色陶碗,蹲坐在门槛上的李乔木仰头看天!
这个破时代,他很不喜欢。
上辈子他做野生科学家,除了是因为不想被约束,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太懒散,没有建功立业的想法,不想有被众人期待的压力。他研究脑域开发,也只是骨子里的好奇心和兴趣而已。
穿越过来,李乔木觉得他的灵魂没变,所以他可以名正言顺的不去做什么大人物。甚至在他的潜意思里,若不是为了吃饭问题,他已经决定要懒懒散散,碌碌无为的过完这辈子,反正原身的身份也不允许冒然出世。
李爷爷:孙子哎,你这么快就为自己找到了懒惰的理由,出去就别说你是我们李家的人了,这真是丢不起那人啊!
李乔木:……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天气好,整个世界都是热闹的。
花了一个上午,李乔木才终于将窑洞里面的东西给清理了出来。数量基本上没少,两副精心制作的茶壶茶杯,六个小碟子,二十八个大碗,二十八个盘子,三十二个勺子以及六个大大小小的盆和大大小小的广口或窄口的坛子缸。在有了之前烧砖时候的实验,这次出来的物品除了那个最大的半人高的大坛子上面有些裂纹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带着釉色,形态尚算完美的陶瓷器。
当然,在硬件材料没办法之下,想要烧制真正的瓷器也是不可能的,能在烧制完成后带上釉色,就算有时候苛刻龟毛如李乔木也是满意的。
李乔木:现在屋里那两只借来的碗终于可以还了,感觉像砌墙的转头雕刻的。
邻居大婶:那也是要钱的,臭小子。
朝阳果然如李乔木想的那样,坚持到上午十点左右就被乌云压下去了。随着它的消失温度又开始急剧的下降。明明是快到中午的样子,天气的寒冷却似乎比昨天更甚。
李乔木没去理会这忽冷忽热的天气,他只知道大雪估摸是真得要下了。
“也不知道那个人什么时候回来,要不要再出去捡些柴火?”李乔木想着。
将陶器清理出来,他便马不停蹄的将秦颂早就准备好的柴火抱进了窑洞,不管怎么样,既然对方说了,他便多多少少也要再烧一窑的炭出来。
后院之所以设门,并非是秦颂为了上后山方便,而是后门出去就是那条贯穿村子的小河。小河由后山而来,据说是多条山泉小溪汇集而成。
古代人吃井水的很少,大多都是取河水,溪水。院子后门开个门,也能方便跳水。
李乔木清理那些陶瓷器和封窑用的黄泥都是从那边取的。
下午的时间过的很快,在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窑洞封好,又把那些陶瓷器分了好几趟搬到屋里后,天色就暗了下去。
吃掉了剩下的两个饼子,借着灶洞里面的火,李乔木洗了个脸烫了脚,正准备给灶洞添加几块木炭,窝被窝里睡觉去。耳边再次响起了那个熟悉的电子音。
“扣扣。”铿锵有力,又清晰无比。
“qq!”李乔木不自觉的叫了出来,随着他的叫喊,他只感觉大脑嗡的一声,然后下一秒他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界面。
远山近水,满目青翠,一块写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木牌子,一只永远都不知道停歇的狗,以及二十四块颜色各异的田地。
“这是,奶奶的qq……农场?”李乔木迟疑的说道,随即脑海里也出现了解答。
他不是很明白,那些他想知道的为什么会忽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现在的确知道了。眼前看到这些的确是他做死前最后玩的那个qq农场。而且从现在开始,只要他想,他就可以从这里拿东西到现实中去使用。
此为防盗章“不是,说是封地远着咧,在平州。”
“平州?是哪里啊?”
“……据说是在幽州城以东,还是以北?俺听俺当家的说,都靠近高句丽了。”
“啥?这岂不是要去送死?那高句丽可凶着咧。”
“谁知道咧,就李旺夫那身体,啧啧,俺实在想不通,他若是有功,陛下怎么会将他封地封那么远?”
“嘘,陛下圣明,可不信这么说。”
“呃,对对对,陛下圣明。别是秦颂立了什么大功,这才……”
“早知道那秦娃子这么有出息,当初就该让俺家丫头……”
“想死咧,人家两口子现在可是一个伯爷一个将军。咱现在要让丫头攀上去,也就是个妾。是人家家里的奴才。”
“……说不好是附近没有封地了吧?大唐如今日子越来越好,附近的地头都是国公,侯爷家的。他一个伯爷……”
“俺以前听俺大伯的女儿的女婿的……的兄弟说,现在幽州城都没什么人了,幽州城之外不比关外差不多吧……”
“……”
“……你们说那边都没人了,这食邑九百户要怎么办?”
“不会要从咱们庄子上抓人充数吧?”
“……”
“那可不行,咱这日子好不容易好点,那些逃荒的多少想要俺家落户在俺们这儿,可不能如此。”
“去跟里正说说,那秦颂不是河北道来的吗?老家还有亲戚咧,让他们直接在河北道找人。”
“对,这事儿一定要跟里正说说。去平州那荒无人烟的地方,可是要死人的。”
“他二婶,你这几天可不要再在秦家露面了,若是被秦家人看上,把你家选去,嘿嘿……”
“就是,现在想想,俺都想把家里刚刚得的那肉给送回去。这吃了人家的,到时候再……”
“大旺媳妇,你可不要吓人。咱当家的还买了不少咧。”
“要不这样,……晚上……送……”
无意间听到的李乔木:……
无意间听到的秦颂:→_→这群臭婆娘……
《旧唐书apapap8226太宗本纪》和《资治通鉴》上都说,贞观四年天下判死刑者只有区区29人;大唐之富裕,东至于海,南至五岭,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出门的人不必亲自携带粮食,便可以“取给于道路”。并且取给之后,对方还会厚加供待,再次出发时也会‘予以赠送’。
贞观四年,或者说是整个贞观之治,在历史记载中简直完美的就是现代人想象中的古代乌托邦。
然而事实上,除了关中人骨子里的穷大方之外。长安城之外的世界,在秦颂的讲述中以及李乔木脑中原主的记忆里,简直就是一副褪了色的水墨画,遍地是残旧破败,遍地是人迹罕见以及苍茫无垠。
如此,即便皇帝陛下‘仁慈’,给了李乔木一块高于大唐伯爵封号的封地,在想到那地方荒凉如原始世界,其实也没什么可喜可贺的。
纵然按照原主的记忆来看,这大唐伯爵的封号,在这个封建世界里,相比于只做一个无权无势的富家翁,时时刻刻还要担心各种豪门大族抢夺‘专利’,是一道非常好的保护锁。远离权利中心之后,山高皇帝远的,甚至还可以过上‘我就是王法;的生活。仍然让他高兴不起来。
“……陛下忧国忧民是一位能为民所想的好皇帝。现在的一切都是前朝吏治苛刻所致。前朝的各种劳役致使我千万汉人民不聊生,三征高句丽,更是牺牲了我关中大半的男儿,之后隋唐之战……之前听上官说,大唐现今人口其实不足三百万……”听了庄子上那些危言耸听的婆娘妈妈的话,秦颂觉得,他有必要安慰安慰自家的小夫郎,给他介绍介绍大唐此刻的繁荣盛景。
可是——
不足三百万的人口数字,就已经令李乔木半天反应不过来。他脑海里自动将中国版图与这三百万人口比例对比。然后惊讶的发现,就算大唐有三百万的人口,平均下来也是遍地荒野!
毕竟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均之后一个人就得有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一个人→_→32万平方公里……
好吧,其实现在大唐的土地没有未来世界大,可是他觉得大唐人口都这么少了,周围的少数民族人能多?加起来估摸不会超过两千万。
如此就是两千万人口对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然后一个人平均也能得04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