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程刚访谈

恶魔契约 薛定谔的猫 2344 字 11个月前

接下来程刚简直收不住了,他用一连串的貌似有深度的询问和探讨,把话题转到了商业电影上,特别是国产大片。简直变成了文化批判家,他质问是不是钱多,走好莱坞的路线就能够制造出中国电影的经典,胡海希这样有信心是不是因为用了美国导演和日本演员?

我艹,你脑子是不是有病啊!还是说我这部电影得罪了文化部的领导,你是他们派来问罪的?胡海希腹诽道。

不过表面上他还是见招拆招,首先,市场化是大势所趋,绝对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体制中去了,这一点是前提。那么既然市场化了,那么自然要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你敢说不对?

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不,这句话没有说出来。

胡海希是这样说道,这个体制的转化和思想的的转化都需要时间,旧的体制转向新的体制中间有个过渡的双轨制时期,就是说有两个标准,两种评判,至于最后哪个留到最后——这还用说吗?——赚钱的留在最后。

至于说担心的什么把风气带坏了,把审美降低了,把口味低俗了之类的担心都是杞人之忧。能够把十三亿人的社会弄得风气带坏、审美降低、口味低俗绝对不是电影,相反,我们要相信国家,相信党有能力,有水平把这件事情做好。

大不了搞一次运动。——不,不能这样说。

胡海希的意思是既然几大导演开始对商业片进行探索了,那么一开始交点学费也是正常的,改革开放也要交学费的,反正到时候总会有苟利……趋之的英雄出来拯救局面。正如能够拯救政局的只能是政治家一样,能够拯救电影界的只能是影视圈的人。瞎操心的人一般都只有添乱的份。

当然,胡海希不是直接这样说的,按照他说的话的理解:斯科特林恩就好像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请来的外资,有成绩当然好,更重要的是通过和外资的交流和接触,中国本土的企业和企业家们能够借此成长起来,打开国内就要有来有往,全球化之后,就要接受外国是世界的一部分,自己也是世界的一部分这种观点。也就是说,不要极端地认为外资进来了内资就没有活路了,而且内资也要出去。

总之,面对程刚的刁难,胡海希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高度,他所说的话都引用了国家政策的表述,张口改革,闭口市场化,绝对挑不出毛病来,他本人更是一副以向世界介绍中国为己任的架势——至于丑化中国罪名,电影界的那么多前辈都排在他前面,吊路灯根本轮不到他。以至于导演在监视屏前也忍不住骂道:这家伙真是滴水不漏。

一直到访谈结束,胡海希都搞不清楚究竟是程刚本人想要为难他,还是整个节目组想要蹭陈导演的热度,借自己这个外人之口提起来再趁机把他批判一番。

不过这都无所谓了,反正胡海希也借着这个机会宣传了一波自己的电影。正在胡海希收拾东西的时候,程刚像是老朋友一样走过来,伸手就在胡海希肩膀上拍了一下,“胡老弟,”他这样叫道,“今天你说陈导的话一点都不激烈啊,你是不是怕得罪他?”

胡海希瞥了他一眼,之前胡海希见程刚都是在余萍那里见的。在余萍面前,胡海希略有些气短,而程刚很有几分恃宠而骄的味道,所以面对胡海希的时候,程刚很有心理优势。

“程大记者,”胡海希说道,“我是一个商人,说话不能搞得像个社会批评家,不过我说明一点,如果一个商人可以说任何导演的好话,但是只要他认为这个导演不能赚钱,甚至不能间接赚钱的话,那么你再怎么听他说好话都是没用的。”

程刚楞了一下,以一种你谈钱你很庸俗的态度嘲讽着说到,“你觉得陈导以后拍片子不赚钱了?”

“我没这么说,你觉得呢?”胡海希哈哈笑起来,趁机又反过来拍了拍程刚的肩膀,转过去和导演及其他工作人员打招呼去了。